找狗的那天,推倒了爷爷,气坏了奶奶,我内心突然蹦出来一个念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当这个念头出现时,我笑了。果然,我也被这样的教育所驯服、同化。于是,我重新认真地去审视这部电影,审视在李玩身上发生的这些故事。
她所热爱的物理,被父亲改为英语,即便难过,她也不想让父亲太过为难;她珍视的小狗就这样走丢了,为了家庭,可以假意接受那个并不一样的替代品;她的天文展览,又一次为了父亲所谓的哥哥,没有看到;她的委屈,她的痛苦,都因为父亲,因为家庭,化作一滩苦水,自己咽了下去。弟弟从一出生就享受着全家人的关注,有着她从未有过的特权,过着她不曾体会的童年,而李玩需要的恰恰是家人的理解、关注与认可。
第一只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又体现了李玩对物理的喜爱)来的时候,她从不喜到接受再到依赖,正是内心渴望被关爱的孩子的表现。爱因斯坦走失的时候,她是那样的痛苦,唯一能陪伴她的小伙伴不在了,她又要重新回到那个没人理解的世界。第二只爱因斯坦来的时候,即使她不愿意承认,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中,她也渐渐的接受了「新」的爱因斯坦。然而,因为弟弟与爱因斯坦产生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她不得不又失去这个伙伴。至此,李玩已在两个世界中反复痛苦反复受伤。
接近尾声时,她和表姐走在街上,看到一只形似爱因斯坦的小狗。表姐大声冲上去质问这只个是不是捡来的?是不是爱因斯坦,而李玩说:幸好它没有认出来自己。
就这样,李玩的锐气,她的斗志,她的坚定,她的信念,在一次次的不重视中,被这个家庭一点点的所腐蚀。
物理拿了第一名之后可以保送高中,所有人的态度都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谢谢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叔叔们的付出,谢谢妈妈生了个好孩子,唯独没有谢谢那个一直默默付出的李玩。
“爸爸,我给你点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
“爸不是好爸”
关于这部电影,关于中国式教育,还有很多话想说,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中国式教育下的《狗十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