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尸体伤痕特征;精斑测试;硅藻实验;同一性认定实验

第二集:犯罪心理图像刻画(尸体特征、现场痕迹);蛆虫推算死亡时间(死亡时间过长);痕迹检验(指纹);足迹;皮屑—活细胞—DNA

第三季:

一、尸体现象【如尸僵、尸斑检验、尸温(直肠温度)、胃内容物消化程度】用于死亡时间推测

二、第一现场的寻找

第四集:

一、第一现场的确认;

二、作案工具的推测;

三、法医人类学中人体骨骼形态学特征(锁骨、胸骨、肋骨、耻骨联合面)与牙齿的磨耗规律(9级分类法)两种方法结合以推测年龄;

四、肋软骨STR分型与亲人DNA比对

第五集:

一、物证:物品物证(可联系案发环境,如:纤维、涂料)、痕迹物证(只要接触就会产生物质交换,如:撬压痕、指纹、足迹)和生物物证(最重要的物证之一,DNA可直接认定作案人,如:血液、皮屑、指甲);

二、勒死基本上是他杀;

三、心理测试的结果不作为证据使用,主要用于排除无辜;

四、提取心血用于酒精度检验

第六集:

一、血迹的不同形态,还原死者活动轨迹

1)滴落状(判断死者运动轨迹,分为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滴落)(圆形+周边毛刺)

2)喷溅状(确定死者遭受攻击的位置)(膨大端+拖尾现象)

3)抛甩状(工具抛甩形成,说明该现场为中心现场)

4)擦拭状血迹(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晰)(可以判断案犯清理现场的过程/死者受伤后的挣扎)等,还可以判断案犯的左/右撇子;

二、其他:创伤的类型,凶器类型、防御抵抗伤;

第七集:骨骼蕴含的信息能确认:死亡时间、性别、年龄、身高等关键信息:尸体白骨化有规律;骨盆性别差异明显(男性高、窄);推断年龄:1)大致年龄:骨骺线,随年龄增长骨骺线向关节末端移动,30岁达到外科颈、60岁达到解剖颈;2)具体年龄:耻骨联合部,参照指标多;骨磨片,确认生前(有出血,血红素浸染组织)/死后(无出血)伤;根据颅骨骨折的伤痕推测凶器,钝性还是锐性。

第八集:

一、先将现场血迹和死者血液进行DNA比对;

二、第一现场:流柱状血迹,死者倒地位置;第二现场:滴落状血迹、擦拭装血迹;第三现场:喷溅状血迹,再次受到袭击;

三、致伤工具的判定,钝器(棍棒、斧锤、砖石、徒手打击、交通事故)伤,同一部位多次受损则排除事故伤。

第九集:

一、现场足迹的花纹、大小、遗留部位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嫌疑人的人身特点、行走特点等信息。静电吸附器是提取现场足迹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高压静电—金属膜—灰尘)。

二、生活反应是检验自缢死亡(颈部缢沟和出血量很大)还是死后缢尸(濒死状态后悬挂)的主要手段;自缢死亡颈部的索沟比较深;机械性窒息,新月形挫伤

第十集:

一、失踪人口数据库

二、尸蜡:死亡时间、保存尸体原形、保留某些暴力左右的痕迹。对长时间被水浸泡的尸体通过尸蜡来判断死亡时间,成年人全身尸蜡一般需要1~1.5年形成,形成尸蜡至少6~7个月,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具体分析。

三、判断死者年龄:1)颅骨:矢状缝(22岁开始,35岁完全愈合)和人状缝(26岁开始,47岁完全愈合)的愈合状态;2)牙齿(第三磨牙)

四、判断死者身高:四肢长骨是最精准、最易被保留的骨骼,30岁以后男性身高下降的总体体重规律,计算公式

五、肋骨提取DNA

六、蓝光试剂检验是否有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