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16年在大陆上映时我曾特意去剧院看过,电影散场后一个人从南京的新街口走回了学校。在下笔前本想看看自己7年前的影评,但好像被自己删了。这样也好,重新以心理咨询爱好者的身份来重看这部片子,内心还是升起了诸多不同感受。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讲述患有双相情感障碍(BD)的阿东,出院后回归社会的故事。全局的节奏很简单、平淡。但我还是能感受到极强的压抑,这种压抑来自于心境障碍的污名化、来自阿东奋力却无声的反抗、源于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受着苦。
基于定义,心境障碍被定义为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基于此定义出发,我将重新梳理影片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人和事。第一个镜头是东爸去精神病院接阿东回家,与大众印象中心障患者时不时的咆哮和嘶吼不同。阿东和病友展现出的是一种安静——循规蹈矩的安静与服从,甚至有种“乖”和“呆”夹杂其中。这可能是因为①身处心境低落时思维的迟缓和意志活动的减少;②服用药物后的副作用;③医疗体系中流程式照顾带来的冷漠,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但从正向去想,精神病院或许也是这世间为数不多会专业对待ta们的场所,在这里ta们能得到比普通社会环境更为专业和正确地对待。
与部分患者一样,阿东在出院回家后一直希望摆脱“精神病病人”这个标签。这样的病耻感拉扯着他,让他极度渴望被社会重新接纳。他偷偷吐掉吃下去的药,帮助隔壁邻居修灯获得感谢,参加好友Louise的婚礼,在婚礼前得到好友的拥抱,我相信于阿东而言,这都是重回社会后的点滴接纳。在好友Louise婚礼发言时,台下亲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除了阿东没人在意台上的新人在讲述着怎样的悲欢。当阿东坐在婚礼现场,目光穿越周围熙攘。眼神中的困惑与迷茫,让我恍惚觉得这才是在场为数不多的正常人,怀抱着少年的赤诚与孤勇,来赴老友婚前最后的约。他拿起话筒,走上舞台,指责着周围人的淡漠。众人愕然、纷纷讨论这刚出院不久的精神病患者,并顺手把他的“犯病举止”发到网上任由发酵,可是这个社会谁又没病呢?这样的赤诚与孤勇,没有被周围人读懂,着实让我难过了很久很久。
后续的他面对爸爸出车祸扭到腿,跟爸爸保证钱不用操心的阿东开始了炒股;在天台养花并制定全城配送计划;偶遇隔壁邻居并邀请他打球。阿东表现得心境高涨并伴有思维奔逸和意志活动的增加,但实际上这是他躁狂期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征。随后的他心境急转直下,面对接二连三的生活事件(e.g.①好友Louise的跳楼轻生;②曾未婚妻Jenny当众表达的恨意;③网路上不负责任的猜疑与指责;④周围邻居的恐惧与避之不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呈现木僵的状态,至此一念无明。
故事的最后阿东父子搬出了格子间,并在影片的结束去了阿东心心念念的城门水塘,在蓝天绿水间感受着城市中未有的自在和辽阔。我曾问过自己,此刻的阿东释怀了吗?面对儿时父母对弟弟的偏爱,面对长大后独自照顾母亲的心酸与母亲的指责,亦或是面对是失手弑母出院后回归社会的无奈。但好在最后,他的身边还有父亲,他还能跟他爸爸说一声:“回家吧。”好在最后,他爸终于明白“不是什么都可以交给别人来做”。东爸在车祸后面对阿东提出想去城门水塘,给他作为爸爸弥补自己童年的机会。他告诉阿东:“补不回来了。”阿东说:“可以补,如果我可以,那么你一定也行”。这一幕感动到了我,也算是导演和编剧在这一部略显压抑的影片最后释放的善意。
在全篇接近结尾时,坐在天台上的小孩问阿东:“为啥天台上的花枯萎了?”
阿东说:“因为这里的环境不适合它们生活。”
小孩说:“环境不好,就要把这里变好。”这连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在钢筋水泥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面对压力与痛苦,失效感官焦灼,只剩下麻木愚钝无从感受。(歌词版权为:夏日入侵企画—极恶都市)。又让我想起伊塔洛在他的著作《看不见的城市》中所言:
“生者的地狱是不会出现的;如果真有那就是这里已经有的,是我们天天生活在其中的,是我们在一起集结而形成的。免遭痛苦的办法有两种,对于许多人,第一种很容易: 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种有风险,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学习: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
基于此,我简要梳理一下关于心境障碍的治疗与预防:首先秉承综合治疗的原则——精神药物、物理、心理与危机干预。其中如阿东这样的双相情感障碍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辅助(心理教育、认知、家庭与人际心理等)。
其次针对心境障碍的预防我们需要①给予对方恰当的关心(不忽视也不过分关注);②注重季节的变化(e.g躁狂症的春末夏初,抑郁症的秋冬。)③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心境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学习科学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正确的认知模型。
针对心境障碍复发的预防我们需要①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偷偷减药、停药等行为,保证剂量与疗程足够;②注意ta对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件的处理与应激能力(e.g.失恋、亲友离世等);③性格中是否有社会适应不良的部分;④是否具有慢性躯体疾病,是否有及时的治疗(e.g.我认为长期的躯体疾病是阿东母亲发病的主要因素);⑤是否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在患者症状好转后需要帮助ta与社会资源做一定的链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⑥如果患者具备阳性心理障碍家族史,需要更加注意ta的复发(但不绝对)。
其实,在观影和写这份作业的时候,我脑中始终在问自己。面对阿东的生活场景,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做的比阿东更好,如果是我变成那样,我是否能接受不被这个世界接纳?我其实很害怕,但我真的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后面的阿东时,这个世界有因为我们的出现而能更加接受阿东一些。在帝国理工读书时的我,有一门课是无障碍交通设计,其实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无障碍是为所有人设计的。反观心境障碍,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亲朋总有有一天可能会遇到抑郁情绪或者其他,我希望现在的我们都能对这些心境障碍的内容了解的更多一些,这个世界虽然一念无明,但终将彩彻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