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回忆,很符合那个年代的拍法。三个人不同的态度,像是对这个故事的戏外审视。
一个被忽视的家庭主妇,吃饭这段戏拍得真好,拍得好细腻呀,怪不得。而且和后续罗伯特的戏相对应。形成对比。
将甩地毯解读对对生活框架的反抗,家里的同样框架构图就像在束缚女主,太棒了。
然后男主出现,他对生活的细心和之前家庭的冷漠形成反差。车这种狭小空间很适合营造暧昧。
人喜欢的是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被压抑的弗朗西斯卡喜欢放荡不羁的罗伯特。罗伯特表演不错,但是缺乏CP感,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
看爱情片的拉片,观察每个人的内心想法,从爱情的初始阶段产生喜欢,到这种喜欢如何变成更深层次的爱?那就是产生冲突,看似消极愚蠢,但实际上是更加有效的沟通机,两人如果能解决冲突尤其是弗朗西斯卡,不同的肢体动作。
如果只是单纯的拍一个爱情故事,男女主如何相爱,这显然没有意思。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对中年夫妻,面临家庭的束缚,迈开爱情那一步。这种戏剧张力明显就增大了这种感情之间的拉扯,男女主的暧昧,热恋与离别。
但是这种刺激的爱是蚊子血和饭粒,拥有了一个便会失去另一个。这份爱情只有通过遗憾才会显得如此珍贵。
电影成功之处,是没有把现任丈夫写得很不堪,他在临终前说明白她的梦想,并后悔没有给她想要的生活。倘若他非常不好,反而女主的挣扎没有这么强烈。
很美的爱情片,看了野粟树的拉片,更加体会其中的巧妙。尤其我最近也陷入这种爱情的纠纷,看完后感觉更懂一点。
老实人的爱情真无趣,无非就是繁衍和工作。哪怕把我们放在一张床,都不会发生什么。这样的人,其实哪怕是朋友都很无趣,只能说是我自己在幻想这样一种氛围和对象,并把这个幻想投射在了她身上。
神秘增添爱情的魅力,了解了反而不再新鲜。
这份爱情只有遗憾才更显珍贵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阿飞正传碎碎念
一种冥冥之中的默契,在我没了解过这部电影前,我本科毕设写的剧本在概念上,居然和阿飞正传有种神似(人物设定)。我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同样为主角设计了两个女性和两个男性朋友,分别对应了主角的情感与人格投射,一个精神伴侣,一个肉体伴侣;一个 ...
关于《蜘蛛侠》的碎碎念
前半段觉得一般,越到后面越被吸引进去了,尤其蜘蛛侠在大楼间穿梭的镜头,二十多年过去了的作品,现在看仍惊喜无比。不喜欢的点仍然是人物过于脸谱化了,就像是超英电影的预设模版。开头是弱鸡男主的受窝囊气时刻,校园里则必有霸凌的混混和需要被拯 ...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享誉甚高,而在主题上戏称为一部“禁毒宣传片”。“毒”既可以说是毒品,也是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的东西,就像整部电影里充斥着一些其他令人着迷的东西,糖,电视节目等等。在视听上,最鲜明的是快切的特写镜头的运用,镜节奏极快 ...
被体制推荐看的反体制电影
《三傻》是一部在豆瓣排名非常靠前,早闻其名还迟迟没有看的电影。而当看后,想起了《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一系列打破体制追求自由的影片,发现豆瓣top榜单大都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歌颂人类的美好品德,简言之——真善 ...
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代替你留在我身边。
看电影的时候,最先想起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后面想起《爱乐之城》,并发现越来越像,尤其是里面的假想片段,正是《lalaland》最出彩的部分。本片同样讲述一个关于相爱和分别的故事,并虚构了一个拟人化的动物世界。我们该如何学会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