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是个家里蹲。
我也是个家里蹲。

佐藤独居在异乡出租屋中。
我也独居在异乡出租屋中。

佐藤隔绝社交。
我也隔绝社交。

佐藤无收入情况下曾借贷消费。
我也曾在无收入情况下借贷消费。

佐藤被骗子画大饼骗了钱。
我也被骗子画大饼骗了钱。

佐藤想通过游戏打金赚钱,然后失败。
我也曾尝试游戏打金糊口,然后失败。

我在刚开始家里蹲时先看了这部影片,觉得很有共鸣,决定一定要二刷,甚至反复观看。

然后我就把佐藤犯的错,跳的坑都依次来了一遍。

佐藤被断粮,为了不饿死不得已出门打工。
我也没家人支持,为了生存不得已又出门打工。

工作勉强收支平衡的第一年末尾,痛苦的我又翻出了这部动漫观看,继而是震惊!困惑!我他妈都干了什么?
明明都已经先看了动漫,直观地看过了佐藤的苦逼经历,我怎么好像把这当了剧本一样,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给上演了一遍?

这部动漫的核心观众,想要引发共鸣的观众不应该是我们家里蹲吗?怎么却起不到警示作用?反而在影评里能看到正常工作的社会人在嘲笑看戏,觉得佐藤恶心?

原来,这部动漫只能作为康复者的反思支点,而不能成为沉沦者的护栏!

佐藤是幸运的,父母双全,每月给打生活费。即使不工作三年也没饿死。
在东京独居,隔壁竟然就是曾经被他拯救的山崎,对他感激并钦佩,无条件接纳他做朋友,情愿让他偷食物而不进行讨要和惩罚。
明明隔绝社交,又不帅气,是个窝囊废,却遇到了贵人小岬,愿意充当人生导师兼“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来拯救他,甚至在他断粮时每天做饭养活他。

佐藤一直在堕落,却反而因为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好运巧合,这种堕落被异化成了“奢侈的生存证明”,也就是给人一种,“即使废物到变成佐藤一样,也可以如此有趣地活下去哦!”的感觉。
那我继续逃避现实,好像也没什么,也不会怎样喽。

啊——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

是因为24集的动漫,密集地呈现了佐藤的失败,简直就像是,心理复健中的“风险感知脱敏训练”,镜像神经元系统在长期暴露于相似情境后,才会将堕落行为"正常化",完全失去“警惕性”!
现实生活中,明明危险信号红的不能再红,一直在闪烁,理智却好像休眠了。
大脑经过回忆分析后,给出的竟然是,“既然佐藤也遭遇过这事儿,并幸存下来,我也学他,做一样的应对也应该没关系”的判断和决策!

借贷消费、传销诈骗等情节,以戏剧化地故事呈现出来,动漫的具象化表达反而阻碍了认知内化。我们的海马体将其存储为“叙事记忆”,而非“程序性记忆”。
当现实遭遇相似情境,前额叶无法有效提取这些“被故事包装的警示”,也就是无法形成,“一旦发现与佐藤一样不理智行为的苗头,就马上吸取佐藤的教训,做出正确的行为”,这种程序化决策。

而家里蹲往往都患有一种心理疾病,或多种心理疾病共病,比如广泛性焦虑,被迫害妄想症,抑郁症,高功能孤独症,在这种精神疾病影响下,正常地生存,就已经挤占了几乎全部的认知资源;而前额叶皮层,在抑郁状态下会出现葡萄糖代谢率下降,这导致即便存储着《NHK》的警示记忆,执行控制系统也无力调用这些信息进行行为纠偏。

在货币经济与系统暴力交织的现代丛林,任何直白的警示都会异化为维持现状的养料。经济越差,娱乐行业就越兴盛。

家里蹲饿的不行了就会出门工作,是这部仅有24集的动漫给出的一个暂时的、仓促又粗糙的解法。
但实际上,"为吃饭工作"的状态属于创伤后假性适应。单纯依靠外部威胁(如饿死恐惧)驱动的行为改变,实则是将内在心理冲突转化为外部生存危机。
这种模式会持续消耗心理能量,导致前额叶皮层长期处于葡萄糖匮乏状态,反而加剧认知功能衰退。就是变得越来越迟钝,无法做到延迟满足,无法为长远做打算,只能看到眼下的事,沉溺于“今朝有酒今朝醉,活了今天先别想明天”的恶性状态。

即使在岗位上工作,也可能存在躯体在场性解离,也就是身体在工作岗位,但情感和认知仍困在创伤的时空中。
神经影像学显示,这类解离状态会抑制海马体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使现实经验无法有效转化为长时记忆,导致"工作数年仍无职业认同感"的困境。
也就是工作中一再犯错却无法学到教训,增长经验,即使同一职位,工作多年,还是像新手一样马马虎虎,没有积累成就,小小地几次出彩也不会被大脑联结情感形成深刻记忆,自信感无法累积,无法认同职业,也无法从事其他工作,不得不为了填饱肚子,不睡大街而继续工作。
“什么职业倦怠,职场发展,职业生涯规划,那是白领精英、金领大人物才可以讨论的吧,我可没心力没精力去考虑这么多,已经很累了。”一般都会这样想吧。

所以,这部动漫只能为康复者,也就是幸存下来重新工作的“家里蹲”,提供反思支点,是成功走出泥潭后,辅助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印象的工具!
却不是为”家里蹲”架设护栏,铺设防护网,防止他们沉沦地更深。
这部作品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阻止堕落,而在于为幸存者提供解构创伤的棱镜。

你问我家里蹲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
我自己都只是在“创伤后假性适应”状态,是半家里蹲,虚的很,随时可能再回归家里蹲状态。
什么“这就好像人生一样,真正的心理康复不是线性上升的征程,而是螺旋式整合的过程。”这种狗屁话我当然可以告诉你啊,没有用的,我都这篇影评也只能对康复者有点意义。
去看认知行为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或是回老家将养慢慢恢复社会功能吧。

千万不要和人借钱,信用卡和网贷更是不要!不过估计说这话已经迟了。我也在极缓慢地艰难还债中。

那就,祝活下去吧!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