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有情天》根据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长日将尽》改编,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电影由英国著名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森主演,获得八项奥斯卡奖提名和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成为影史经典。

...

...

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位受英国传统熏陶的顶级管家,处处恪守着古典英国的礼仪风范。他每天西装革履,一丝不苟,领导着一整班仆人,将庞大的达林顿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达林顿府是达林顿勋爵的宅第,这座声名显赫的达林顿府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里曾经名流显贵云集,对当时大英帝国大政方针的议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通过达林顿勋爵,“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先生几乎可以完全绕过我们的外交部门,直接接触到我们的最高层。”史蒂文斯在服务达林顿勋爵期间,见证了一个个关乎国家命运甚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决议在觥筹交错中产生。史蒂文斯每天穿梭其间,仔细认真地打点好任何细节,职责之外不听不问。在他看来,效忠主人、恪尽职守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管家的价值和尊严,职业尊严永远是第一位。他以服务达林顿勋爵为豪,在他眼里,达林顿勋爵是那些能影响世界进程,掌握文明命运的伟人,全力以赴地为那些伟大的绅士们提供服务,也就等于服务于全人类。

...

史蒂文斯效忠达林顿府三十余年,见证了它最鼎盛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史蒂文斯手下有三十几个全职员工供他差遣,包括厨师、听差、园丁、猎场看守员等等。史蒂文斯负责爵爷的进餐、着装、出行,他熟知各种礼仪、名菜佳肴、名酒鉴赏、水晶银器的保养。肯顿小姐是与史蒂文斯搭档的女管家,她负责保姆、清洁女工、洗衣女工等工作的协调安排。当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两人会在肯顿小姐的房间里冲上一杯热可可,商量如何更好地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

...

与史蒂文斯的克制和隐忍不同,肯顿小姐真诚热情,她能勇敢面对自己的软弱,也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刚来府上没多久,就捧着一大瓶鲜花笑吟吟地闯入了史蒂文斯阴暗冰冷的房间,想为它增添一点明媚。一向不通人情的史蒂文斯当然是不领情。刚开始两人的合作关系很紧张,甚至有一段时间不往来,工作上的沟通靠传递口信或是小纸条。随着合作时长的推进,逐渐了解对方的性格后,便过渡到良好的同事合作关系,最后彼此心生爱慕。史蒂文斯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是肯顿小姐守在他的床前,并为他合上双眼。史蒂文斯和肯顿之间也经历过一些严峻的考验,但都会冰释前嫌,当肯顿主动表态爱意时,为了实现职业生涯伟大理想的史蒂文斯却选择了回避和躲闪,伤心的肯顿小姐选择离开了达林顿府,远嫁他乡。

...

...

在达林顿勋爵时代,达林顿府曾是大英帝国的权力中枢,“世界上那些重大的决定事实上并不是在公共议事厅里,或者在新闻界关注之下的某个国际会议上做出的。更多情况下,那些关键性的决定反倒是在国内那些隐秘而又幽静的豪宅里经过讨论、进行权衡后做出的。”达林顿府接待过无数密谈会议,在史蒂夫斯的回忆中,府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见证了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一次是一九二三年三月召开的国际会议,达林顿勋爵邀请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外交官、政要、军方等组成的主场团队,致力于为德国争取平等的国际权益。达林顿勋爵参加过一战,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当时的德国极其不公平,他的一位德国挚友自杀后,激起了他对战败国人的援救之心。如果说一九二三年的会晤是为了伸张正义,一九三六的那次会议,勋爵则把自己往火堆里推。纳粹政权上台以后,他安排了纳粹德国的驻英大使与英国首相到达林顿密谈,甚至想促成英王亲访德国,与希特勒会谈。他在策略上的一意孤行,最后沦落为纳粹的棋子和帮凶,弄得身败名裂。

整个大战期间,一直有不少对达林顿勋爵可怕的诋毁。哪怕战争结束,含沙射影的攻击仍旧持续不断,导致勋爵郁郁而终。达林顿府作为世袭贵族达林顿家族的祖产,最后也落到一个美国商人手里。宅第很大一部分已经关闭,曾经能容下二十几人的餐桌被一张白色的布笼罩着,加上史蒂文斯这个大管家,员工总共才有五人。史蒂文斯曾这样评价过爵爷,“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绅士。我从未怀疑过,他所有的言行无不源于自他内心深处渴望伸张正义的终极愿望。”史蒂文斯是一个效忠的仆人,他坚信勋爵的高尚品质,也肯定自己的职业尊严,即使在勋爵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后,他也总能自圆其说。

...

...

第六天行程的傍晚,史蒂文斯来到了肯顿居住的小镇,这也是他旅程的最后一站。此时,电影和小说也快接近尾声。肯顿告诉史蒂夫斯自己快当外婆了,不会再回达林顿府工作。他们聊到达林顿府,一起回忆各种各样的陈年旧事,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开怀畅笑。肯顿嫁过来后,有过几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可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爆发了战争,女儿也长大,她慢慢习惯跟他的丈夫在一起,渐渐地爱上了他。

“我也想象过一种不同的生活,一种原本可能拥有的更好的生活,比如和你一起生活,史蒂文斯先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为一些琐事怒不可遏,而离家出走。不过我每次这样做了以后,要不了多久就会明白过来——我的本分就是跟我丈夫在一起。毕竟,时光是不能倒流的,一个人是不能永远沉溺在可能的状况中无法自拔,我们现在拥有的并不比大多数人更差,或许还更好些,应该要心存感激才是。”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小说里,都没有从史蒂夫斯的口中明确提到过他对肯顿小姐的情感,但从字里行间的客观叙述里,他始终对肯顿怀着依恋和内疚。他永远无法忘怀肯顿在接受本恩先生求婚回来,一直躲在房间里失声痛哭,他独自一人站在外面的后廊,为是否敲门而举棋不定,这个场景一直让他心痛不已。已经分离三十多年后的史蒂文斯会反复阅读肯顿的来信,几乎到了能背诵的程度……石黑一雄说过,“在某个时刻,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必须让他的盔甲裂开一道缝,我必须让他流露出一种巨大的,悲剧性的渴望一一渴望窥见盔甲下的他的真容”。于是,我们看到了老史蒂文斯听到肯顿这番话后的内心独白,“我又何必再遮遮掩掩?在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

...

...

“尊严”这一词在史蒂文斯的口中被反复提及。“尊严是这个国家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并且能够最终得到的。”史蒂文斯的父亲也是位管家,在史蒂文斯眼中,父亲是顶级的、有尊严的管家。史蒂文斯和父亲一样,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一代人,愿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略尽绵力。他们也认识到,身在他们这一行要想做到这点,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效命于那些肩负着当代文明重任的伟大绅士。史蒂文斯为达林顿勋爵效力三十余年,一直能以服务他为豪。在最后那次重要的国际社交宴会上,可以说史蒂文斯已经见证了它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为了维护这份“尊严”和“体面”,他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石黑一雄在史蒂文斯参与的两次重要宴会上分别安排了“父亲逝世”和“肯顿被求婚”两个突发环节。“为德国和平”那次外交宴会上,父亲一直病危在小阁楼里,得知父亲逝世时,史蒂文斯仍能控制着情绪,严谨地执行着宴会活动,为那些大人物们斟酒。感情上,他也刻意回避真情,一次次的自我欺骗。为了所谓的伟大事业,史蒂文森压抑了太多真情,除了遗憾,心碎,剩下的只能是工作,工作,更多的工作。然而,所谓的“尊严”最后也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非常的令人心酸。因为勋爵在政治上的排犹和亲德,最后抑郁寡欢,死后还被乡野人议论是非。史蒂文斯也只能言辞闪烁,尽力去辩解,他也不敢主动正视这件事,这样就等于抹杀了他三十多年的职业意义,乃至整个人生的意义。

在《石黑一雄访谈录》中,对于史蒂夫斯的尊严,他是这样阐释的,“他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对于如何利用才干的道德观念毫无左右能力;他在自己不假思索地唯马首是瞻时,是否根本毫无尊严可谈。直至拜访了女管家肯顿小姐后,他的自我面对,他的坦白,这一刻可能也是另一种尊严。承认失去和失败而得来的尊严,一种远远超出史蒂文斯格局的尊严,这是生而为人的尊严,是诚实的尊严。”

比起电影《告别有情天》主要聚焦在男女主人公感情线上,小说《长日将尽》里对感情的克制、对自我的压抑和有关“尊严”的探讨更为深刻和厚重。“长日将尽”是大英帝国的黄昏,贵族精神的没落,史蒂文斯的晚年。关于这部电影和小说,有很多解读。有些读者感叹帝国的衰落,爱情错过的遗憾;有些读者还耿耿于怀史蒂夫斯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虚掷了自己的一生,辜负了肯顿的真情。《长日将尽》对于作者石黑一雄而言,“不是宣泄愤怒或狂躁的手段,而是用来“抒发某种遗憾,纾解忧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缓慢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次旅程中,史蒂夫斯一边回忆,一边思考,最终鼓起勇气对自己的过往进行了一番清理。人的一辈子,无非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最后,我们看到史蒂文斯确实也赢得了那份“尊严”。

人生的晚年如同傍晚时分,当人们卸下一天工作的疲惫,望着霓虹初上,享受日落时分的惬意,这是一天中多么美好的时刻。史蒂夫斯观看码头上漫步徜徉的人群,一边思考着。他最终也释怀了,“我的确应该不要再这么频繁地回顾往事,而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把我剩余的这段人生尽量过好。”

“你我之辈,只要是至少曾为了某项真实而有价值的事业而竭尽绵薄、稍作贡献,谅必就已经尽够了。我们当中若是有人准备将大部分的生命风险给这样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毋庸置疑,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

“长日将尽,夕阳落山平常事,然而每天眼见的,永远不相似。”

更多精彩,请关注大益文学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