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掌心》因女帝选“王子和亲”剧情引发全网的巨大争议。

众所周知,《掌心》是一部架空剧,那么历史上“王子和亲”确有其事吗?

今天让我们结合史书来一探究竟。

(一)送“王子和亲”,历史上确有其事

1️⃣唐肃宗送燉煌王李承寀去回纥和亲。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回:

遣故邠王男承采,封为炖煌王,将军石定番,使于回纥,以修好征兵。及至其牙,可汗以女嫁于承采,遣首领来朝,请和亲,封回纥公主为毗伽公主。

2️⃣武则天送侄孙武延秀去突厥和亲。

武则天送其侄孙淮阳郡王武延秀去突厥入赘和亲。其父是武承嗣,祖父则是武则天的异母哥哥武元爽。

遣名义上的王子也就是王室宗亲去和亲是历史上存在的。

(二)武李“正统之争”,谁是“天子之儿”?

1️⃣武周王朝的合法性。

为巩固武周的政治地位,武则天态度坚决地选择送去武氏宗族,而不是李氏宗族。

朝臣张柬之劝谏被贬,此后朝堂上无人争议此事,等于承认了女帝和武周王朝的合法性。

3️⃣突厥并非因为只愿意接受“李氏王子”才发动战争。

无论中外,挑起战争取决于战争发起方和国力对比。

公主和亲历史并不鲜见,五胡乱华第一人之称的匈奴刘渊就自诩“汉朝外甥”。

莫斯科国的伊凡三世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之后,以罗马正统自居,进行统一战争。

挑起战争只需一个借口,与和亲本身无关,与王子亦或公主无关,源起是权位欲望,结束是生民涂炭。

3️⃣武则天遣20万击突厥,突厥放还武延秀。

史载武延秀“美姿仪,善歌舞”,但突厥默啜可汗扣押了武延秀,发兵袭边塞。

武则天随即遣大军20万击突厥,最终逼默啜可汗放还了武延秀。

(三)“正统血脉”外流,外族可否称帝?

1️⃣明英宗瓦剌被俘,弟弟明代宗即位。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被瓦剌俘虏。

其弟朱祁钰在孙太后支持下登基为帝,年号景泰,即历史上的明代宗。他在位期间,重用于谦,成功打赢了保卫战,并稳定了明朝的局势。

除却少数时期,天子沦陷尚且不会影响华夏王朝,更何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王子。

2️⃣和亲并非要真实身份的“公主/王子”。

唐太宗将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刘邦遣宗室女与匈奴和亲。

公主不一定是真公主,王子自然也不需要真王子。

(四)和亲是否意味着臣服,弱国才送“质子”?

1️⃣和亲与臣服没有直接关联。

以武则天送侄子和亲为例,是突厥主动多次请求嫁女和亲,还提议自己做干儿子在先。武则天送侄子和亲,与臣服示弱毫不沾边。

2️⃣质子只是一种政治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常有互相“质子”,作为一种守约的保证,即使强如春秋五霸也有互质之传统,并非弱国才送质子。

以上我们有个结论:

王子和亲历史确有其事。

送王子和亲和送公主和亲一样,都是一种政治手段,并非一定是示弱,也不需要是真的王子或公主。

发动战争的原因与任何人和亲都没有关系,史书上不曾有外族利用“王子正统性”反攻华夏称帝建朝并且最终成功的例子。

再说回《掌心》中的这段剧情:

女帝为集中皇权打压世家,故意拿“伍家王子和亲”一事做文章,敲打重臣外戚——“诸位的命运都由天子决断”。在达到了立威的目的后,女帝最终送的也不是王子。

这段剧情无论在当时语境里还是在帝王心术上,都是合理的。

当然还是那句话,一个架空的古装剧,《掌心》讲的更多是民本位和心理学,是好看的,精品的。

诸位看官不必如我一般如此细究,享受追剧,看得乐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