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们是否赞成“谁主张、谁举证”?

如果赞成,那么,当一名女性主张自己被另外一个男性强奸时,是否应该由这位女性举证?

如果赞成,那么,这位女性是否要说明当时的情形?比如被强奸时肢体的位置、强奸之前及之后的情形等证词?

如果赞成,那么,问题就来了:

1.这位女性得一遍又一遍的在警察局、见律师、法院开庭等场合当着所有人的面诉说自己被侵犯的遭遇;

2.作为辩方律师,他只需要找到的在这么多遍证词中,前后有矛盾、错误、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以此驳倒对方。

就如同《初步举证》展现的,在做了那么遍证词、并在终审法院再次阐述自己的肢体位置后,当对方律师质疑说,“朱利安两只手压住你的两只手,所以你的嘴并没有被捂住”时,她突然想起来,不对,朱利安用一只手把我两只手抓住,另一只手捂住我的嘴巴!

...

但是,为时已晚!突然想起来的细节,与之前表述的肢体位置不符,败诉。

返回来,即使想到了,也仍然是败诉,因为在这种一遍遍证明中,必然会有前后矛盾、记忆错误、模糊不清的地方,只要对方律师抓住一个点,就能找到突破口。

比如, 对方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询问技巧,刻意去混淆对方的记忆,让对方陷入不是/是的陷阱里,如同《初步举证》里面,女主坐在椅子上,不断的说”我不知道"、“是,应该是的“。

...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玩笑,就是不断的让你回答”是“之后,然后突然给你一个”不是“的问题,你仍然会回答”是“,这是一种思维惯性,是一种语言的圈套,而这种圈套被用在了律师的询问技巧里,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够应对?

问题是,为什么不问那个男的?因为”谁主张谁举证“,作为施加者的男性,他可以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一幕。

而且,这种证词和法庭申诉,难道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对女性的伤害么?

这就是整个问题的怪圈!

这让我想起了2019年日本被性侵的女记者伊藤诗织,她说,日本警方开展调查时,往往采用一种用假人进行强奸案现场复原的手法,除了一遍遍复述事件,诗织还被要求躺在软垫上,男警官将等身大的假人放在她身上,试图还原当时的情形。

...
伊藤诗织

值得庆幸的是,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伊藤诗织最终胜诉,可是,那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演当时的场景、男性不用被闻讯等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最后简单说一下这部电影,这其实不是电影,它是一部话剧,刚开始我并不知道,看了5分钟后,心里还在想,这不会是话剧吧,不会就是这一个场景吧,到了10分钟,终于明白了,的确是的,尤其是背景观众的笑声出来后,就明确了,这就是话剧,算了,认了,就这样看下去,没想到渐入佳境。

这里不得不提到有点小遗憾,因为不懂英文,所以必须看字幕,这就导致一边看表演,一边看字幕,眼睛上下切换,有段时间,我干脆不看字幕了,只看表演,舒服了很多,但是我看不懂她在说什么啊,这种剧本它有很多细节,尤其是很多前后呼应的细节都藏在文本里,所以这不得不说是非英语的遗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106分钟,中间不能讲错一句话、出错一个动作,每一秒钟的语言、表情、动作、道具、灯光、音乐全都不能错,否则就会出戏,一出戏,就是败笔,这种话剧就是讲究的是浑然天成,演员和环境全部融为一体,女主和制作团队功底深厚,真的不容易。

这中间有两个地方让我震撼,一个是雨,这是整部剧的关键转折点,前面是一帆风顺,后面是坎坷伤痛,一分为二,过场鲜明,另一个是配乐,有节奏的鼓声,配合着有节奏的语言,震动心灵。

...

...

...

在电影结束后,出现了一个插曲:演员谢幕,电影结束,之后就是鼓掌,结果我在的电影院大概有10来个人,没有人鼓掌,也没人走,过了段时间我实在耐不住了,鼓起掌来,后来又觉得自己有些二,前面两女生回头看我,可能觉得好奇怪,于是尴尬的赶紧出了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