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很久以前就说过,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比于看恋综看甜剧磕糖,《再见爱人2》这样探讨亲密关系与个人成长的离婚真人秀有时更让人“上头”。

当嘉宾们在镜头下展示各自的婚姻困境时,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能从中窥见自己的问题,继而开始思考自己或者伴侣,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背后所蕴含的心理动机。

虽然大家的困扰不尽相同,但这档节目最后能让人反躬自省: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我想这就足够了。

去年芒果台推出了国内首档离婚综艺《再见爱人》,热度非常高,可以说是引发了全民讨论,至今豆瓣评分仍高达8.9分。

时隔一年,《再见爱人》第二季如约而至,讨论度依然很高。

依然是三对面临情感危机的夫妻,有的已经离婚有的处在离婚边缘,乘坐两辆房车,开启一段为期18天的旅行,旅行结束决定是复合还是分开。

三对夫妻将各自的问题展现在镜头前,然后观察室里的嘉宾和专家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得整个节目不仅仅局限于夫妻关系,而是呈现出了一种心理学的意味,这也是节目最吸引我的地方。

鉴于篇幅原因,今天在这里我就只和大家聊聊宋宁峰张婉婷这一对。



宋宁峰和张婉婷:
亲密关系为何让人窒息?

这一对几乎贡献了这一季大部分的话题,自从节目播出以来,张婉婷屡次被骂上热搜,“张婉婷让人窒息”“张婉婷7次打断宋宁峰说话”……光看这些词条,就能想象出这个人物在节目中有多不讨喜。

在节目中的前两期,张婉婷的一系列操作确实容易让人感到窒息:

她动不动就在众人面前贬低自己的丈夫,让他颜面扫地;宋宁峰一想开口解释她就打断他,拒绝倾听;可怕的是,她还会波及无辜,卢歌因为帮宋宁峰说话,马上就成了她的攻击对象……

说实话,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像张婉婷这么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的人,所以我最开始看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有种强烈的不适感,心想:他们为什么还不离婚呢?

但随着节目的推进,尤其是经过最新一期“夫妻画像”环节,我发现,张婉婷表面上的嚣张跋扈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她无论是贬低、打压宋宁峰也好,还是和其他嘉宾争吵也罢,每次情绪输出完最痛苦的还是她。在我看来,如果她真的品质恶劣纯属心坏,那她应该以贬低他人为乐、从和别人吵架中获取快感才对。

相反,张婉婷许多行为都指向着——她想要被爱、被需要、被看见。这里我们从一个细节中就能看出。

有一期节目组安排大家骑马,宋宁峰在一旁帮助长辈Lisa上马,张婉婷站在那迟迟不上,她心里是想让宋宁峰帮她。可是等了半天宋宁峰没有过来,她就有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了,然后就开始找宋宁峰的茬,趁着宋宁峰和Lisa说话的时候,插嘴反驳他。

而缺乏安全感几乎让她时刻处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里:

因为没有安全感,她只能时刻把“我给你生了一个孩子”挂在嘴边,去“捆绑”宋宁峰;

她害怕闪婚闪孕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怀孕期间急不可耐地将自己所有面都展示给宋宁峰看,想以此证明对方确实是爱自己的;

她害怕宋宁峰是因为她是孩子母亲才爱她,所以不断去求证宋宁峰对她的爱……

而越是害怕失去,就越要作天作地证明自己不会失去。

当她在易立竞的追问下,说出“我要跟他作到这个程度,他还不离开我,就证明他是爱我的”时候,我想,大概每个没有安全感的女生都会对张婉婷这句话感同身受吧。

尽管在事后回想起来,也知道这样会把爱自己的人越推越远,但是在那个当下还是控制不住那样做。

张婉婷需要感谢并且庆幸的是,她遇到了宋宁峰,对方一直没有放弃她。如果她遇到的不是宋宁峰这样“怎么都可以,什么都可以忍受”的人,或许他们的婚姻早就结束了。

宋宁峰的母亲遭遇交通事故意外去世,面对失去母亲的巨大伤痛,宋宁峰依然能清醒认识到这是一场意外,而没有去责怪任何人。没有一颗强大、善良的心是做不到这样的。

在最新的“夫妻画像”环节,张婉婷也直言:“即使有一天我们俩真的离婚了,因为性格磨合不来,因为任何原因我都必须承认,他是一个很可贵的人,他足以让我见到人性中的一些美好。”

而我们也能通过宋宁峰发现,张婉婷并不是一味地索取,她的极度渴望被爱、被看见的这种需求,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付出精神之上的。

宋宁峰说,他知道张婉婷爱他和孩子甚至胜过于爱自己。可见,在平时的生活中,张婉婷为他们这个家承担了很多。

我记得从前我和我前男友闹矛盾,我身边的朋友劝我时常说,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是对方身上有你最欣赏最喜欢的点,为了这一个点,你可以甘愿忍受对方其他所有的缺点。

从这点上来看,张婉婷和宋宁峰相爱相杀、相互纠缠,还不想放手,一定是双方都有值得彼此坚持的地方吧,或者说还彼此需要。

如此看来,我的前男友没有在我身上找到这样一个稳固的点,喜欢得太浅所以就容易散。(只能说他眼神是真的不好)



“张婉婷们”的情绪背后是什么?

虽然仅仅几期节目不能完全概括几对嘉宾完整的婚姻生活,更何况还有节目剪辑效果在。

但这个节目能够让人窥见亲密关系里的诸多问题,从而引发自身的思考,这一点就很可贵,尤其是观察室里各位嘉宾以及专家们的分析,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甚至可以说,到现在,我看每一期节目,最期待的有时不是嘉宾们的表现,而是观察室里各位的点评。

尤其是黄执中、沈奕斐两位老师,他们在观察、分析几对嘉宾的问题时,常常会引入社会学、心理学上面的一些观点,这个环节就很好。

我记得在第一季,沈老师在剖析老王和朱雅琼那对时就指出过一个问题,大概意思就是,伴侣之间发生矛盾,往往先应该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具体的事情,深以为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女朋友之间一吵架,男生一上来就摆事实讲道理,女朋友反而更生气。

而在目前的第二季中,沈和黄他们在剖析张婉婷的表现时,提到,自卑的人或者没有得到过爱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问题,即“原因论导致的潜在目的”。

“在张婉婷熟悉的语境里,就是没有人爱我,所以她每次都要试探你爱不爱我,她潜在有一条逻辑就是,你看我这么糟糕,你宋宁峰总有一天不爱我,当证明你不爱我的时候,我的潜在目的就实现了,我回到了我过去非常熟悉的那个语境。很多人的人生都是被潜在目的控制。”

“甚至当我发觉没有人爱我的时候我会松一口气,因为这反而是我善于处理的处境。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人家爱我的状态,所以我会手足无措,(对于张婉婷来说)她的‘悲惨的境地’反而是她最熟悉的战场。”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通过证明别人不爱自己来获得安全感呢?

我是能理解的,因为“你爱我”这件事我太不确定了,而不确定就会让我很没安全感,所以我不如亲自去证明“你不爱我”这件确定的事,“靴子落地了”我就安心了。

每一个自卑缺爱没有安全感的人,都能在张婉婷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也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书里面所讲的“原因论”和“目的论”和沈老师提到的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对“原因论”比较熟悉,也就是会把现在发生的事情归因于从前的遭遇。但书里的“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例如,很多人说自己恐婚恐育,没办法进入亲密关系,是因为从小原生家庭不幸带来了许多心灵创伤。但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你是先有了不想结婚这个目的,然后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原生家庭的不幸经历调出来。

这个观点不是让我们忽略原因,而是要意识到再怎么找原因也无法改变一个人,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我们一味关注原因,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用书中的原话就是:

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说回张婉婷,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张婉婷谈到宋宁峰的妈妈病危之时,宋的前妻频繁探望令她不爽,在易立竞采访她的过程中,她突然反应过来:

她当时的情绪并非来自宋的前妻,而是源自她若干年前父亲去世时的经历和感受,她是在替当年的自己表达当时并未能表达出的拒绝。

这种反思自省能力是值得称赞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都是来源于过去的自己,而无关他人。

虽然反省容易,改变很难,但是只要踏出了第一步,事情应该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吧!

最后,正如沈老师所提醒的那样——节目所展现与分析的反面例子,万万不该成为我们攻击伴侣的武器。

“怎么这么像我老公/老婆”

“你看你就是这样子”

问题出现时,一味地指责只会将对方越推越远。而理解,沟通,或许是最好的解药。

就像宋宁峰所说的那样:“明明是爱的,那就还得为爱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