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里哭了两个小时……
其实一开始看到各种声呐探测,我有些担心这会是一部很“硬”的电影,类似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是不是也会非常民族主义,把大篇幅放在日军恶行和中国渔民的善意上?但是我的猜测都没有应验,它远比我想得要好
首先,我非常喜欢导演本人带着他的情感、视角、行动出镜。一位电影制片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探寻一艘沉船的故事,与他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并没有正面得到解答,但我相信是出于一些良知与善意,一些更非功利的原因。他与家属的交流、落泪都非常真诚。我喜欢拍摄者出镜的纪录片,就如同瓦尔达的一样,主观性是非常动人的,一个人试图去理解沉睡在海底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家庭;而不是将主观的情感与视角掩盖在纪录片非虚构的“客观性”下。
其次,在还原这场灾难的过程中,不带预设地倾听了每一方的陈述。美国士兵的是“现代性与大屠杀”与赎罪;日本船长的是“日本是一个很难表达和他人不同意见的国家”;幸存者记住的是细节、过程、声音与战争的罪恶、巨大的创伤;濒死的人惦念着故乡、爱人、亲朋与无法开始的新生活;遇难者的后人体会失去父亲的童年的痛苦、用各种物件去拼凑父亲与他无法传达的爱意;渔民的,是一个由父亲经历共情的个体叙事,朴素的善意。广播、报纸、人口局、侦探所、档案馆、博物馆,物将一切连接,等待有心人打捞和串联起所有的故事……
最后,三号舱炮兵们在将要和船同沉大海的时候,唱起了家乡的歌谣,那么纯洁,那么美丽,在地狱与死亡面前,人心所向往的,是这样柔软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