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偶然认识了瓜子老师。朋友和她聊天时,我东张西望:她的手机壳上、车上、她朋友的车上、总之所有目光停留的地方,全部是一个黄色亮面的贴纸,写着四个毛笔字“天地辽阔”。
你只要在她身边,走哪都是天地辽阔。(所以说,好的名字常常就是一个祝福)
瓜子介绍说《天地辽阔》是即将要上映的一部电影,她是制片人。一个图像化了的文字便会有了一种符号一样的力量,尤其是当它反复出现。你会不再把这个词语当作一带而过的四个字,而会一笔一画的,如第一次识字一样,彻底地重新阅读它。于是忽然发现:“辽阔”这两个字真妙呀,有行走,有了然,有出入的门,有活着。
(我偷偷在想什么样的人敢用如此广大的四个字,又是什么样的电影能与这四个字对应呢。)
很高兴的是,看完电影,辽阔中有的,电影里都有,并且非常极致。行走是极致的行走,是在地球最后的秘境中,于无路之中走出道路的行走,攀登的梯子是自己编织的,过河的桥是亲手架的;有将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山森林冰川瀑布,字面意义上的“一目了然”,也有庄周梦蝶后不可言说,只可了然于心的心照不宣的余韵。
《天地辽阔》的导演杨柳松是探险家、旅行家,他的履历里总是有“首个”,首个完整探索世界第二大洞穴系统的中国人,首个以自力穿过羌塘无人区的人,雨季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电影对我来说的一大意义就是,导演借给我ta的眼睛,ta的视线,ta的目光。而此前从来没有想过的是,可以得借一位探险家,甚至是探险家之中的开拓者,他的目光。
拍摄设备越来越厉害的今天,BBC也好航拍中国也好,不是没看过绝美风景,而是没有看过探险家的目光。每个人的目光是很不一样的,即使不是专业摄影师,爱你的人拍出来的你一定是不一样的,与你最熟悉的人拍出来的你,与陌生人拍出来的一定也是不一样的。
而探险家目光中的山水天地,是有情天地,是一位具体的老朋友,有感情,有羁绊。
他叫的出每一条瀑布的名字,会说“比上次见时大了很多”;
他认得出树上的每一处记号,哪一个帮他记着回家的方向。
对于更大的环境来说,必须有这样一种与之相对的力量,不是对抗,也不逃离。只是与之相对以去达到平衡的力量,平衡才会带来平和与和平。
庄子解释得很是易懂“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就是说东与西相反,却不可以相互缺乏,而事物的功用与本分便得以确定。
大的趋势和背景是不停的做加法,那总要有人做减法。据说地铁因为人太多而在往下塌陷,那总要有人去往山野攀登。
导演的公众号叫做“逆流之河”,因此很难不注意到电影很多空镜是倒转方向,让屏幕中多次呈现出逆流的河流的画面(这难道字面意义上的“水印”嘛)。是不是我过度解读都无妨,我想这部电影题材的选择,全实景零替身的制作方式的选择,对于这个时代已经是一种逆流的力量了。它一定会像电影里的那只蝴蝶一样,牵起一阵再小也无妨的风。
*看了点映明天又带朋友们一起去看首映。忽然想起海报里反复出现的那句“热爱山海的人会重逢”,“重逢”是在形容我们的初见,还是下一次再见的约定呢?
另外,是在一个群里推荐给朋友这部电影时,朋友们都互相提起其中某位曾说要骑行西藏,怎么还没去呢?甚至都开玩笑说,我赞助一箱油,我赞助你一箱吃的。虽然最后这位朋友忙得没时间来看首映,当然也还没能出发骑行,但搁置已久的愿望被重新提起,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