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长沙外面阴阴的,下着小雨。很适合这种天气来看这部电影,电影一直有种儒雅的诗意,在描绘如同福贵的故事,感觉我想在坐名为时代的过山车,时代的落差带给我深深的心悸,以及电影里面爸爸与妈妈的灵堂,让我对死亡有了更深的感触,因为今年国庆,我奶奶过世了。
其实对镜头描绘的死亡很有感触。沈文胜老师一直推崇的这部电影,我终于看了。主人公阿孝小时候一直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待家里的事,逐渐逐渐长大他开始参与家里的事,这种就叫成长吧,没有华丽的故事,只有一个人的心路历程。阿孝的阿婆一直说着要回大陆,但却没有回去有一次甚至带了一大袋芭乐回来,在阿孝小时候带他走向回大陆的路,路上他们摘芭乐,用芭乐玩杂技,如果没有这次旅程的铺垫,后面阿婆从三轮车上下来,芭乐滚落一地时我不会这么有感触。
其实我不知道长沙有没有下雨,前面是我猜的,看完电影下床后发现,外面的地是湿的,就像台湾的气候潮湿的诗意,触及了多少人的童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