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年前的春天,我封控前从浦东图书馆借到莫斯科绅士这本书。其后上海两个月特殊状况的某个深夜,我读到绅士准备在天台自我了断时碰上了似曾相识的带着旧庄园花蜜味道的蜜蜂,进而靠着对旧时代的怀念恢复了希望。当时真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和代入感,仿佛出不去的小区外面就是莫斯科郊外的原野。
每个人都有对所谓黄金时代的怀念。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某群人心心念的美好旧时光。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幸运儿,每个时代都有人年轻。绅士的黄金沙俄是农奴的地狱,而后的红色苏联是古拉格居民们的炼狱,而后寡头游乐场般的新俄罗斯,广大农村居民勉强苟活。
所以作者跳脱出对特定时代好还是坏的批判,单纯表达了一个人可以依靠他的黄金时代给予的回忆和品质,怎样在后来的风雨中过出自己的一生。
同时,书里很好地烘托了社会气氛的变化,但可不光在黑苏联的高压威权。书里对冷战前后苏联社会在冷战前后的大变革描写得也很到位。可能这比较对我胃口吧,我就喜欢这种小人物在大时代下如同激流行舟般的裹挟感。
看了目前有的电视剧资源后,我觉得创作者表达得太浅了,就是野蛮人进了城打破了旧礼和西方个人自由那一套。局限于对特定时代和意识形态的褒贬。
再加上制作团队拿捏出来的英式派头,可以说是特意地忽略了英俄旧贵族的光彩,只留大英上流社会的糟粕。真让我有一点恶心。我个人理解,真正的british或者西方旧时代贵族品德是面对变局能举重若轻幽默应对,比如海军将领纳尔逊见敌必战从容殉国,或者二战伦敦轰炸后废墟里穿梭的送奶工人。而不是这电视剧里面台词矫揉造作,局限地表现旧有高贵生活做派。
呵呵,看到红军战士把小提琴抡碎了真爽,算对他客气了,我要是农奴出生的战士就对着他脸抡。
可能有点偏颇了,欢迎大家指正。大家如果有很多不同意见,我之后再去看看后面的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