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文化输出”的攻击愈演愈烈也是奇怪,自从1917年开始美国成为世界电影中心,其后吸收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新浪潮,乃至学习香港新电影运动,也从没见有人提出电影上的“文化输出”。
看着国内自媒体与营销号所谓的“文化输出”,更像是站队,无关乎国家而是专注个人认同感。网上关于《隐入尘烟》的争论在于向西方国家输出中国贫穷落后景观是否可取,可问题在于创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忆苦思甜”式的削减苦难美化苦难。我分析《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加入红色是为了让观众感到震撼,那不是历史而是血迹未干的人为“浩劫”,没有人可以移开视线。《钢琴家》甚至不敢移动机位,两部伟大的电影就怕影像好看让观众感到快感。可《隐入尘烟》呢?他加滤镜替换光源,画面质感就像水粉画,都美化现实素材了还配质朴真诚?反对者如鲁迅先生所言尚有一腔热血,即便看岔了也能理解。而创作者与支持者必定是小资群体与中产阶级,整部电影就是为了挤出他们那珍贵的眼泪。他们说中国有这样的人,他们见过。可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人,跟国家有什么关系?马有铁能独立生活能一个人造房子,妥妥手艺人,以影片的叙事,那么他就是精神残疾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精神残疾甘愿被压迫而不是生活困苦之下的无可奈何!更不用说演员根本不熟悉马有铁那样的农民到底是什么个情况,因为当地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差!导演又仅仅是体验式农民,农民也分经济条件,创作者与支持者都不知道底层边缘农民的真实生存背景,不是猎奇是什么?你说这是展现真实的边缘农民,啊呸!我说这是展览中产阶级的伪善,让农民活在永远撇不去的美化滤镜下!
什么是人性,穷凶极恶。《鱿鱼游戏》为什么要展示游戏参与者的经历?我们说又可悲又可恨。《隐入尘烟》一个质朴农民,勤劳肯干,他是个什么心态要经受整个村所有人的压迫?就不是一个农民的故事,现代企业文化下也有这种人!仔细一想就很奇怪啊,到底是怎样的成长背景能出现马有铁这般精神残疾的人?与农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所有人就他有问题?而事实上,农村里的边缘农民总是好吃懒做的。有人要说我就见过质朴的农民被欺负!亲,那就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了,质朴的人总是在任何环境被欺负。
而且,整个虚假的故事就两人是“真善美”的化身,所有人都是迫害者,不去探求什么样的文化造成这种攻击性,而是强调人物的逆来顺受。好一个歌颂“奴性”的教学宣传片,奴性与质朴有屁关系!中国千年革命都是农民起义,你跟我分析一下?整个欧洲都在反思革命历史,我们却在鼓吹农民必定是善良的,好像压迫者不是农民似的。
何谓革命,喊口号的斗士把农民当炮灰以取代压迫者,摇身一变在歌功颂德下成为新的压迫者,农民的生活并没有本质变化。《隐入尘烟》一方面讲述一个边缘质朴农民艰难生存,为了招徕观众对影像加滤镜,要说输出苦难至少是更惨烈吧,导演却把影像质感玩得像是水粉画,就是要好看,典型的“二皮脸”。很简单,创作者、支持者、反对者都是在输出自己眼里的中国,脱离现实也没关系,渲染现实、美化现实都没关系,符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观算个球!
我之前谈过迪士尼退出中国市场。如果全世界都拒绝迪士尼,那么美国电影显然是感受到中国电影强势崛起,他们害怕。而真实情况是,中国观众绝不可能像法国观众那样看完电影一起找个地方谈论观后感。电影就像奶茶,是倚仗国家进步,藏身在国家荣耀之下,得利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中国电影革新毫无关系。有人说只要是反对美国的我就支持,那你如何解释大量伊朗观众偷看好莱坞电影呢?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迪士尼在全世界电影市场都有良好声誉,即便票房不占主导(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内地电影只要没有公关活动,没有大量宣发,票房99%都要中国观众自掏腰包,连我们的同胞香港、台湾都不买账,又要攻击同胞不爱国么?
迪士尼单独退出中国市场表面上是共同生活在小水球下压根不可能在“文化输出”的语境下取代本土文化,而中国内地近几年网络上高涨的“民粹主义”具有极大的攻击性,背弃普世价值观。虽然标榜遵纪守法,可怎么都看不出他们具有一致的认识,而是以自我认同感为基础,“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缺乏理性,党同伐异。
真实原因就是韩国电影的强势崛起,吸收好莱坞的类型与技巧,融合本土文化。我批评国内自媒体与营销号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会去想中国电影进步的可能在哪里!他们不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单纯是个人压力大,高举国家口号攻击他人而已,卑劣。我喜欢《色戒》就因为他预言了网络斗士爱国口号下的各怀鬼胎。
我们国家的影评人好像不攻击美国电影不得劲,可说的呢又奇特,明明是个娱乐玩家装什么精英呢!
好莱坞是第一个对全世界电影具有统治力的运动,也是唯一一个。但是电影史所有的革新都是为了对抗好莱坞。德国表现主义、苏联蒙太奇、超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意大利现实主义、中国香港新电影运动,印度平行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日本战后电影、中国台湾新电影运动,以及本世纪的韩国电影。这些运动下的作品都有着与好莱坞明确不同的影像质感与风格,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对抗好莱坞,这几年内地电影创作不断下滑,还天天“文化输出”,有多不自信才那么脆弱?
“文化输出”这词也很奇怪,像网络用语“精神内耗”,严格来说都是错误的,“文化输出”像是宣传口号。应该是“文化双语化”,是两种文化思考模式同时出现,而不是两种语言的并用,更不是“文化输出”的单方面入侵。韩国电影本世纪的崛起就是在学习印度电影,两者都学习好莱坞的技法,骨子里的人物与故事还是自己的。是本土化而不是“拿来主义”。
塞尔乔·莱翁抄袭黑泽明大师的《用心棒》证据确凿,本土化倒是很成功,开创“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成为西部片大导演。《德鲁纳酒店》抄袭国内电视剧不光彩,不过本片可以反映韩国电影与内地差距已然很大。艺术上的抄袭尤其是电影很难判断,不能光看剧情,看人物关系,布景道具,影像质感。毕赣导演说自己受王家卫导演影像,王是后现代与布尔乔亚,他是什么鬼?影像质感与塔可夫斯基大师有区别?除了粗制滥造之外。
先来看《寄生虫》与《隐入尘烟》的“文化输出”,《寄生虫》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穷人之恶!穷人不懂感恩拔刀相向。我们国家文化从来没有私人空间的概念,只存在于文字上。《寄生虫》中富人夫妇也只是在背后议论穷人身上的气味与粗鄙的言行。不,实际上得换个说法。《寄生虫》是讲述富人与穷人互为寄生虫的故事,穷人离不开富人的营养,而有钱人离开穷人必定方寸大乱,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可以说两拨人都在私下议论对方,是人与人的看法,与钱毫无关系。真要说,那也是仇富心态作祟,片中主人妈妈怎么说的?“我如果这么有钱,我会更善良。”这不是为了寻求阶级对立,是在说穷人与富人随时可以转换立场,穷人一夜暴富,富人破产。
《寄生虫》向西方输出价值观?告诉整个西方国家韩国底层人民不愿意劳动依靠欺骗脚踏实地的富人为生?整个电影都在讲主人一家的恶与好吃懒做嘛!《隐入尘烟》告诉西方国家一个现象:人民太困苦,中国艺术家可以人为美化底层农民的生存背景。现实中农民看到什么不重要,李睿珺喜欢就可以让马有铁看到本不存在的“美化滤镜”。第五代展览苦难还算是好的了,这电影赤裸裸反人类啊。
第五代展览苦难是有所经历,既然有所经历所有人都要在他们的个人视角重现下闭嘴,因为观众没有经历过(个人视角重现会是扭曲吗?有影评人反思过吗?)。贾樟柯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内地电影可以聚焦普通人。李睿珺牛气啊,把小水花美化成滔天巨浪,吞噬淹没小资与中产阶级。唯独《小武》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不居高临下不猎奇底层。
《小武》一直以来都是对准小武,人物边缘主观视角中心,直至结尾摄影机从小武身上移开转向路人。有两个路人在围观《小武》拍摄,他们并不害怕摄影机记录真实的自己,反而直愣愣盯着摄影机。通过路人的直视,贾樟柯导演把镜头对准观众。小武被拷在马路边无法逃避群众的目光,观众被群众盯着避无可避,原来我们也是小武。第五代的人物往往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性格、经历必定与常人不一样,《小武》聚焦的是边缘人,描述的却是中国社会裂变期的普通人。
韩国《解禁男女》两次职场吃饭,一次刀叉第二次筷子,他讲的不是说西方文化入侵,而是与西方思考的一致性,现代企业疏离的人际关系,跟台湾新电影运动主将杨徳昌导演同步,虽然实力差距极大。
《分手的决心》好像全是苹果产品,抹除了标签。应该就是觉得好用而已,标签可能是苹果的规定,不然完全可以用三星。故事是西方常见的,还全是苹果,高呼文化入侵么?《寄生虫》是各种手机品牌混用,不过是个手机,就国内事多。
这几年大火的韩国电影都可以看到西方的文化背景,国内可着劲说人家输出韩国文化,这不是韩国沦陷吗?《雪滴花》几个女孩子在宿舍开演唱会,西方观众不尴尬?妥妥的西方女学生才会有的行为,更不用说合理性,宿舍隔音真好。西方一般是拍歌舞片,从一个宿舍到整栋楼师生共舞。
广告配色,玩不好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颜色虽然活泼物体却是直线条,棱角分明,强调的就是规则。既然是游戏,愉快玩游戏并遵守规则,缺一不可。这才是《鱿鱼游戏》的主题,人活着就要遵守规则,社会规则本质就是游戏规则。我们中国人爱说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唯独缺乏对规则的肯定,所以中国明星总是以“潜规则”出现,西方国家与韩国是“丑闻”。“丑闻”是耸人听闻不被接受的,“潜规则”虽然在暗处,却可以通过遵守游戏规则获利。有谁能说发明“潜规则”的我们是“真善美”?我们的文化缺乏反思,明星与韩国明明一样,谁都别磕碜对方,至少韩国从不认为自己的阴暗面是正常的!我们却把“潜规则”摆到台面上说事。
游戏是哲学母题,《鱿鱼游戏》打通西方是因为他对游戏母题的论述,可惜导演只能陈列“游戏规则”无力延展,最后现实合理化泛泛而谈,游戏成了南柯一梦。
西方观众肯定觉得好笑,直接移植,可问题欧洲电影的核心是宗教,韩国虽然信仰上帝毕竟与朝鲜无神论不可分离。
所以我说《鱿鱼游戏》论“文化输出”一塌糊涂,就是被入侵,无论是西方观众还是观影经历多的观众,都能认出整个故事与设置都是西方的。《鱿鱼游戏》与《解禁男女》表达的都是东西方思考的一致性,与国家无关。《鱿鱼游戏》把游戏这个哲学母题放在韩国所有人生存现状下,而不单指穷人。哲学思考不行,库布里克大导演的《大开眼戒》不是梦而是梦魇,经历已经过去,生活看似没有被改变,两个人的内心深处却好像有什么不一样。《鱿鱼游戏》是可以被改正被抹除的苹果LOGO。
相对于中国内地电影,《鱿鱼游戏》不戴有色眼镜的视角很重要,必须学习。
我批评《星汉灿烂》是因为国内这几年鼓吹皇权下的霸道总裁玛丽苏。我的天,这是正常人敢做的事吗?确实,凌不疑去媳妇家蹭饭很有爱,可那是男性视角!亲,你有从程少商家庭成员视角共情吗?现实难道会这么好笑这么愉快?这个场景必定得是女性视角,而且是家人的视角,我们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你眼里甜出蜜,家人双手攥出血。
韩国电视剧对于皇权下的霸道总裁玛丽苏,视角往往是从弱势一方出发。《王在相爱》王子因为贪玩间接造成女主母亲被害,心有愧疚。《君主-假面的主人》王子落难,身份虽然高贵,要生活可不比女主能干。日本沟口健二大师专注描写永不平衡的男女关系,那么女性必然有心理与地位上的优势,在日本那样的社会,男人的体格优势并不能抵消差距。
我看了好几部国内皇权下霸道总裁围着女主的故事,无论从心理还是地位都呈碾压之态,不知道女主胆子得有多大。《步步惊心:丽》单从叙事上比不了《步步惊心》,本来韩国编剧照着国内复制就行,他们偏偏不乐意。问题不是抄不会而是韩国编剧要纠正《步步惊心》不合理的职场自由爱情。《步步惊心:丽》女主作为宫女,她就是害怕王子的。王子的问题从争皇位变成心理问题,就又符合韩国对人性的认识。宫女地位不如王子,受过现代教育刚好能弥补王子的心理创伤。一个王子因为屠戮兄弟变得神神叨叨,确实不如《步步惊心》好看,从人性角度却更合理。不成功的改编,却是韩国电影不断进步正确的尝试。
《鱿鱼游戏》打通西方的原因就是在不断重申游戏的规则,人类最初玩游戏的快乐、兴奋与恐惧。人就是这样,我们中国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事实呢?动物的攻击本能才更符合人性,很多人说婴儿是最善良的,是吗?那为什么要喂奶?我这么说肯定会被骂,可这是鲁迅先生带给我的震撼,由此看世界的眼光就不可同日而语。“婴儿出生就要剥削母亲。”国内有很多的爱狗斗士,可如果熟悉狗的人会知道一个事实,狗如果不接受教化,同一地点一起生活的母狗与孩子会成为竞争对手,两只母狗会互相进攻。
《鱿鱼游戏》一开场不仅在介绍游戏也在点名整部剧对规则的重视。创作者对于鱿鱼游戏的定义是野蛮、幸福。
成奇勋欠下高利贷,被迫签下放弃肾脏与眼球的保证书,合理有效吗?可以说处于灰色地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强调的是规则,对于法律规则来说当然不合理,可当事人没有钱除了身体还能抵押什么?成奇勋向银行职员讨要一万韩元什么鬼?还是规则,因为一万韩元是之前赌马赢钱给的小费,总不能无缘无故去大马路牙子逮个人要钱。与高利贷的规则不同,小费是已经给了别人的,人家可以归还小费也可以拒绝,规则没有那么严格。应该送给女儿一个娃娃吧,居然夹娃娃送了个手枪外形的打火机。规则,夹娃娃机居然有这样的礼物?送女孩不合常规的礼物、女儿反过来担心老父亲。我们可以说社会准则与信条本质就是人类的游戏规则变体。
有人搭讪,成奇勋表明双方规则不同,佛与耶稣。
一个落魄的甚至可以说走投无路的老父亲,失去妻子与孩子(要出国),面对一个穿着体面的精英,看到那么多钱不心动?抢了就跑呢?会惹上麻烦被警察追,还是规则,可以依靠游戏规则争取不能破坏规则抢劫。
强调规则的可变通性,输了游戏没有钱就挨巴掌,真是欲仙欲死啊。本以为受到侮辱就会放弃,呵呵,游戏居然有隐藏规则,接着玩呗。是不是很合理?货币没有的时候以物换物,玩游戏只要双方认可赌什么都行,这才是人类游戏最初的样貌。
成奇勋终于赢了一次,反手就要抽对方,又在强调规则的制订,我有钱选择给钱不想挨巴掌,我要脸!
喂猫,不是说对动物友好就是好人,如今狗皮膏药式啃老族不见得有多坏,还很有爱心。我的邻居待人接物都很礼貌,办大量信用卡、网贷,连带着警察局都要给我发短信,如今国内这种人不在少数。德国当年一边保护动物一边种族屠杀,心理学上特别警惕溺爱宠物的人,补偿心理。成奇勋与猫是同病相怜。《鱿鱼游戏》塑造的就是一群不坏却造成极恶后果的人,他会可怜路边的流浪猫,妈妈生病会心疼,会哀嚎,可难道不是他造成这样的结果吗?更是他偷拿妈妈的养老金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我遇到过,亲戚的妈妈生重病需要动手术,儿子拿到钱居然去赌钱,输完不敢去医院,妈妈活活被饿死。可我不说常人永远看不出他的残暴,因为坏人很可能并不坏,而是不负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后来我爸告诉我有一次这位亲戚借摩托车,出门赌钱没钱就把摩托车抵押了,我爸的摩托车就此消失。规则,其实在我们国家哪怕是做流水线,总是不至于饿死的,可有些人就是好吃懒做不愿意承担责任。《鱿鱼游戏》创办者最后的反问永远不可能在仇富心态泛滥的国内看到,不喜欢富二代,富二代的钱难道不是父辈血汗换来的?没有谁的钱是容易获得的!花钱举办残忍的比赛,可是每个玩家的奖金一亿韩元恰好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重新做人的必备资本。游戏越难奖励越高,很合理不是吗?我至今不明白国内酸《鱿鱼游戏》输出韩国价值观,输出什么了?似乎只有对韩国的负面影响吧。韩国电影的进步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如果《隐入尘烟》不加滤镜不做任何美化处理,他的成就要比现在大得多,可那泛滥的小资美容美化情调让人作呕!
规则是我教你养你,你要回报我的钱还不够。两人对于付出与回报的定义不同,规则上出现分歧。有些事只能越陷愈深,不是你想金盆洗手就能安享晚年的。
第一次冲突,因为大家都不认识,还在遵守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观,不能杀人。而之后发现鱿鱼游戏这个环境自身的规则后,流氓很快就适应了,开始杀人。失手杀人到蓄谋刻意杀人一气呵成,不能说人恶性的表露,而是对规则的理解,我提到有血缘关系的狗互相攻击就是一个道理,规则不同。
按理参与者个人资料都被翻底朝天,照相做什么?顺着网线登陆游戏呗。
观看游戏就像观看表演,你玩游戏凭什么我不能看?不是玩弄人,单纯就是游戏。如果是国内电视剧肯定要控诉,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谈什么“真善美”?就像00后整顿职场一样,全家两代人供着的宝贝,有试错资本罢了。如果是一个单身母亲有那么欢乐?
木头人游戏:老人表演一般,叙事任务完成。参与游戏的兴奋。快感,首要是遵守游戏规则。
对游戏规则的认可,玩游戏的专注。
国内创作者的问题是太把自己的价值观当回事。
我们总认为自己对于世界的解释是唯一真实的,但是,只要和其他族群的文化、历史背景的意识形态比较一下,就可知道历史和社会如何塑造出这些不同的看法。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强调的就是规则,尊重他人的规则。看看国内的网络斗士,单纯就是没事干想攻击别人。分不清美国政客与美国人民,仇视美国政客就是仇视整个国家,乃至于不喜欢美国上升到敌视全世界,可这些人对国家有什么帮助吗?没有,不过是躲在荣耀的国家背后偷鸡摸狗惹是生非。
《鱿鱼游戏》第一集与第二集不断重申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就是让东方观众理解这不是阶级对立式拿人命玩耍,而是人与动物一样遵守的生存规则,无分好坏。
抒情柔美的歌声是画面内的也是画面外的。画面内很简单,就是游戏管理员播放,他在享受观看游戏的乐趣,是啊,现在很多的玩家都不再玩Dota,可还是看着Ti,为什么?观看也是享受游戏的一部分,可观看毕竟比不上参与游戏。音乐也是为了场景外正在游戏中的老人,很多人都在争论游戏创办者会不会受到实质危险,我可以明确说:会!在木头人游戏中他第一个适应游戏规则,或许他早已知道游戏规则。可《鱿鱼游戏》既然想探讨游戏的各种可能性,谁都无法预料到哪个憨憨会不遵守规则,谁会游离在规则内与规则外。
规则是什么?参与游戏的公平性,是强调对于规则的遵守,人的体能、知识、性别不包含在内。游戏参与者死亡后尸体怎么处理不在乎,因为尸体没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输掉游戏还没死的玩家也不重要,输了游戏就是死,这是规则!偷取玩家器官与游戏规则无关,为了偷取器官安插“黑客”玩游戏的后门就不对!
第二集玩家们自述身世可谓真真假假,不重要,游戏强调规则,强调公平。规则是超过半数放弃就能中止游戏,说到做到。其实前两集对于规则的明确是观众必须要掌握的,国内一向喜欢随自己意愿调整规则,联合国是干什么的?大国制订规则约束小国,我们是小国吗?我国伟大的邓小平领导人怎么说的?不要当第三世界的领头人,那是要付钱的!有谁会把我们的帮助当回事?明明是舍小利趋大利嘛,大家各取所需谁都不亏欠谁。老把自己当上帝,我们真有那么善良?房价呼啦啦上涨,人民的生活变好了?两代人的积蓄提前消费,还要帮助远在天边的陌生人?美其名曰帮助?平等互利促进经济,都是居住在小水球的玩家,独网络斗士高尚可爱?以德报怨只是前半句,后半句是反问:拿什么报德?还是规则对不对?
只有他提出规则,用规则反对另一条规则,玩游戏的时候总有人摸不清游戏规则。
每种游戏都不可能做到参与者实力绝对平等,只能保证玩家机会平等。虽然雨伞图案相较三角形复杂太多,可依旧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内。糖饼游戏就属于任何人都有能力独立通关的游戏,但依然有不平等,像是急性子的玩家一用力就碎了,老人普遍手抖。
规则是管理员不能露脸,被枪杀。玩家看到管理员如此年轻就自杀,很符合成年人的期待,总是有很多人把孩子与宠物当作最善良的天使,没有人的干预宠物狗就是按照强壮程度排名的,不打架怎么活下去?
那么一人一份的食物有人重复领取算不算违反规则,是,但可以被容忍,就像国内的潜规则,不被法律或道德允许但始终存在。可以游离游戏不可以退出游戏,我分析的《喜剧之王》柳飘飘之所以被龙少爷揍就是因为两个人演初恋好好的,柳飘飘居然罢演,这游戏姐不玩了,龙少爷好声好气挽留,柳飘飘为死跑龙套是多么决绝,被揍是因为逃离游戏。舞女就是在表演,玩扮演游戏。规则是收了钱戏就要演下去。
杀人不被管束,游戏规则被重新定义,也就是说除了游戏创办者制定的规则不能被破坏之外,我可以为了优势自己制定规则,有点像游戏中官方允许的插件,能改善游戏体验,并不能实质提高水平,《鱿鱼游戏》中就具有极大攻击性了。
木头人是申告游戏规则,糖饼是个人战斗,拔河是团体,弹珠则是更进一步的游戏,队友随时可以成为对手,像政治,没有绝对的敌人。
阿里,现实生活的失语者,游戏世界同样搞不清规则,他是专门提醒观众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创作者在开篇说鱿鱼游戏是最暴力的游戏,人的游戏随时可以堵上性命,《鱿鱼游戏》并没有控诉阿里的信任被辜负,人生活的社会规则就像游戏,是他自己找不准定位。曹尚佑指责成奇勋总是摸不清状况,他自己呢?
老人害怕群殴爬山高处,还觉得创办者不会遭受生命威胁吗?不!他怕了,一旦参与游戏就要允许变数的发生。导演特意让观众二次观影时意识到是创办者主动叫停游戏,游戏脱离了他的控制。
突出人就是动物,动物的等级制度就是挑战最强者,最强者要随时准备迎接同类的进攻。
经过三次游戏之后,人的社会性开始出现,喜欢拉帮结派,怎么能让他们如愿?弹珠游戏就是要玩家与最信任最可靠的同伴对战。
成奇勋为什么会在弹珠游戏活下来,不是因为善良,而是游戏允许运气的存在。真要夸奖他关心人,妈妈就不会死了。
游戏可以不断加码,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游戏赛事,《鱿鱼游戏》不过是用命玩,不可以吗?在现代企业文化下挣扎的人难道不是用命在耗吗?
现实经历迎合游戏,我居然换了个游戏还是受到一样的对待!两人是什么样的感情?爱情?恨?他们在玩游戏之外的感情游戏,两人都没摸清对方的规则。
原来游戏管理员是曾经的游戏优胜者,合理。
创办者自己参加游戏,合理,看比赛不可能比自己胜出有趣。
《鱿鱼游戏》看似疯狂实际遵循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契约精神,做什么都讲求规则。他不再是之前韩国电影那般控诉贫富差距制造阶级对立,而是把社会规则当作一场公平的游戏,显然也更符合实际。问题在于《鱿鱼游戏》无法解决问题:人如何在事事讲求规则的社会中活下去,毕竟主导人生活的是非理性,游戏是绝对的理性,人的隐秘情感何处安放?在冷漠的现代企业文化下怎样忍耐?抱团取暖有可能吗?
每日影评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