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写不下了,懒得重新构思长评,就碎碎地写下去了。)

本来想打三颗星,一看现在有8.7分,那还是再往下拉一拉吧。一个MV(蔡健雅还是好的呀)就可以讲完的故事,扩写成八集,编剧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把爱情当作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这点在《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被文本多义性包装一下还不明显,但到了这部剧里已经引起不适。人和人之间的爱和支持有很多很多种可能的形态,爱情只是其中非常不稳定不可靠的一种而已,电视剧真的不要再欺骗小女孩了。真可悲,以前只是偶像剧骗,现在披着现实向外衣的剧也骗,叫观众怎么分辨啊。另外,徐誉庭想写的困境,女性身上一体两面的挣扎,可能是安娜卡列尼娜那种吧。最后,“灵感扩写”的痕迹太明显,量子力学和佛经的出现弥漫着浓浓的中学生作文及民哲味儿,剧情则是为了这些不知道有没有病的呻吟而存在,推动都很外在,例如一个扁平的恶婆婆,绝症,形象上支离破碎的Rebecca。对,Rebecca或许根本只是意淫,是戏外的“简庆芬”的精神胜利法,是优越感的书写,是前现代道德规训在2024年的一场文学谋杀。

是什么杀死了Rebecca?是乳癌。为什么患癌?剧中给出的线索包括: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她性格的拧巴(不想讨好人,但希望被喜欢——编剧帮帮忙哦,我们拽姐不是这样的)。前两点剧中不断暗示有个伴就会好很多,第三点是通过她跟何的妈妈无法相处来集中体现的。这疾病不仅仅是疾病,这是编剧安排给她的积郁成疾。是编剧站在“简庆芬”的想象视角,判处自己的假想敌,一个终究不会太好、最好还十分悲惨的结局。

明明都写了Christine这个角色,那么欣赏Rebecca。如果Rebecca坠入深渊,这样一个真正看到她、欣赏她的前辈,是可以拉住她的。那些男性角色也是一样,真的不必人人都爱上她。非要让何瑞之、总经理、小于、一大堆老外,反反复复去“爱上”Rebecca,去凸显她的“光芒”,凸显她如何会引起一个主妇的嫉妒,是何居心我前面已经说了。真的不必如此的。

反过来,Rebecca这样一个人在40岁会面临的午夜梦回的神伤也不必是爱情。不多说了,总之,别意淫了吧。

又或许编剧想写一个当代版红楼梦后四十回。“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钗也的确常常被说“不够善良”,但她的不够善良让人叹让人怜,安娜卡列尼娜也是。想写现实主义,是需要跟鸡汤思维决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