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不久,被诬陷的洋洋在反驳时对老师说:“你只是听人说的,又没有看到。”回到家,洋洋对妈妈说:“跟婆婆说有什么用,她又不能看到。”最后,洋洋念出给婆婆的信,说将来要去告诉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他们看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还要发现婆婆到底去了哪里。

人们都面对着有限性,面对着未知与不可掌控。

像洋洋在车里问NJ的,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我们不仅只能看到前面,而且甚至连“前面”都没法“真正”看见。换言之,每天睁开眼时,我所见的“前面”便与他人不同,即便努力捕捉画面,与他人拼凑起来,传达的声音也往往苍白。

大田愤怒地质问阿弟公司,人们总是畏惧新事物,但每天所见不都是新鲜事物的吗,为什么醒来时不会不愿面对新的一天呢?探索未知意味着面对风险,而拥抱风险正是生命力的核心要义;敏敏的觉醒为此提供了论证——“每天都一样”的生活对生命意义发出拷问。我联想到《土拨鼠之日》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试图给出的回应:保持善意,与人发生真实连接,生命会变得丰盈而美好起来。

我仍然相信,面对有限性,尝试是回应孤独的答案,而拥抱脆弱往往创造出爱的魔法。生活就是一场循环。你以为一接下来会是二,你以为换种方式生活就会不同,你以为重新选择一次结局就会不同。可一切好像都没什么改变,无论选多少次结果都还是一样。那么不如不去想那么多如果,珍惜每一个当下,由每一个“一”组成的“一一”。幼稚无知不是罪出来秀就难顶看完之后一阵恍惚,中间没哭也没太大的情绪波动,唯一揪心的是小朋友进泳池。结束许久,我坐在那逐个回忆了每个人物的故事,想了想,有好多不明白,不过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只能看到一部分,总有一些事我们大约永远也看不到全貌。。把最后小儿子的独白换个对象:

内心对不起,

不是我不喜欢跟内心讲话

只不过我跟内心讲的

内心一定老早就知道了

不然

内心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

就像他们说内心你走了

内心也没有告诉我

内心你去了哪里

所以 我觉得

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

内心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 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

我要去告诉别人

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

我想 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

说不定 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去了哪里

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

教大家过来一起看你呢?

内心 我好想你

尤其是我看到那个 没有名字的小表弟

就常想起你跟我说的 你老了

我很想跟他说

我觉得我也老了

人的视线都是这样,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

写一下观影感受。记录一下现在的我看到的东西。

1.宏观层面。每个年龄都有属于自己的困境,在这个困境里我们只能找寻自己的答案。我们困在人生的一个阶段里,看不到人生的全貌,所以做出选择是基于当下,冲动或者权衡。关于选择,人不会一直面对,也无法一直逃避。时间会推移,现实最终会摆上舞台。有时候拼命追求的反而得不到,无心插柳的却悄悄成荫。所以不应该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太过苛责,我们都是时代洪流中的被裹挟着的石粒,时间往前不复返,我们终将选择我们递减/必选的可选项,而渐渐变老。

2.微观层面。关于不同年龄之间的相互理解

片尾的洋洋念信简直整部剧的升华。再加上一开始洋洋抛出的疑问,总结一下就是,只有听到而且看到对方所经历的一切,才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老人对我们进行劝告,是因为老人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但她/他能给你的答案只能是她自己人生探索出的答案,或者是她/他看遍人生百态得出的道理。洋洋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味抱着玩乐心态。那些在大人看来荒诞的言论里有着独立的思考,甚至道破了人生的本质。因为成年人思考变得复杂变得细腻,而孩子只能看个大概,但是他实际不懂。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被布笼罩的瑕疵品水晶球,孩童时期只是看到了一个圆形的轮廓。到了青少年时期会看到罩布下的水晶球,会开始了解但是并不够。青年时期会把注意力放在水晶球的瑕疵上,中年时期...(没悟出来),老年时期不再执着了解水晶球的真正样貌。所以不同年龄如何相互理解?听他/她听到的,看她/他看到的。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另一个人。那么也就没有不同年龄段之间完全的相互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去不断表达自己,你的语言就会转换成对方世界的电波,进而传入对方的世界。就像电影中洋洋一开始就想告诉给妈妈的话一样。片尾的时候,妈妈流泪了,这一刻,他们是共情的。巧妙的是,这一刻他们虽然看到的是一样的,听到的也是一样的。但年龄却又是不一样的,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看完电影 感觉以我自认为相对成熟的眼界也并不是很能完全体会到每个角色的想法 但能感受到每个人困在自己的牢笼里对生活困惑和无奈 尤其是Edward Yang的镜头语言 我觉得太真实了。。没看到过还原近现代中国社会这么真实的电影 总会有外界的其他声音人物场景插进思绪 每个人都很烦恼但生活并不在乎 每个人越长大越没有自己的边界了 因为社会角色更多了 反倒不能像洋洋那样单纯却深刻地思考这个轮回的意象真的很美啊,轮回不是指一个人,到了下一世,又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而是指一个家族,一个世纪,新的延续啊。

一个人是复杂的嘛,但家庭、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社会、国家,是一个多面体,不能只看一个人,要看就看一个世俗生活的众生相,看不同的人如何应对不同的事,看痛苦的,悲伤的,快乐的,看相似的,看不同的;看好无所谓的,看百无聊赖的,不忍心看也要看的,我们都是见证者,我们的轮回就在不同人之中应运而生,总有不同的问题相似的答案,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相似的问题,都会存在。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是因为人很复杂嘛,不是啊,我们的寿命被电影延长了三倍,我们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了相似的答案,找到了生活的【真】精益处,《一一》就是我们在一个轮回的意象里,真的很美2.微观层面。关于婚姻

婚姻是一种选择。重来一次,在那样的背景下,你也还是会选现在的南俊确实只爱阿瑞,而对自己的妻子没有任何爱意。关于爱,大女儿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南俊电话里说女儿就像情人,很自然让女儿招待客人,结尾南俊坐到了女儿旁边握住女儿的手。女儿反而更像妻子的角色,而真正的妻子几乎全程是缺席的。但是面对妻子的缺席,南俊不在意,不在乎就是最大的不爱了吧……南俊得到爱的来源一是记忆中的初恋,二就是女儿了。南俊不爱妻子,妻子估计也不爱南俊,他们的婚姻只是单纯的在生活。这一段我感觉看到了未来,初恋会永远占据心里的那个位置,除非脑子生病失忆,否则怎么可能忘得掉呢?所以初恋真的会在那个位置呆一辈子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慢慢的不就是南俊的婚姻了吗,两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过去,那就是只有生活的婚姻了……想找这里我好难过,原来人这一生拥有爱情的机会真的很少且很短暂啊……错过之前我不懂,我懂时已经错过。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就像失眠的随想。努力的放下感官知觉去看脑海中的画面。冷静孤独的看世界,看到自己和自己。

—他人的剧评后面再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