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破地狱》,超出意外的惊喜。
从传统来看,破地狱是为亡者送行,超度亡者,但是电影里穿传达的观念,破地狱既是为亡者,亦是为活人,超度亡者的同时超度未亡人。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倒计时,既然终点已定,那一切是否还有意义?有人说,如果读书太少思考太多,就会走向虚无主义,一切都毫无意义。但是人生似乎就是走在那样一根钢丝绳上,思考过多没有意义,不会思考没有意义,似乎意义就在个“度”上。
电影破地狱里,意义似乎就源于那一点一滴的改变与积累——从满不在乎地加钱让搬运师傅为亡者穿衣,嬉笑怒骂间让化妆师去工作,顾客至上又不着痕迹谋取利益,花钱主动学习为亡者穿衣、化妆,不惜违背雇主的要求为真正关心亡者的活人提供便利……
当学会了对亡者尊重,对生命敬畏
当学会了对死亡敬畏,对生命尊重
一切就有了意义。
除了主线关于生死的探讨,电影更加打动我的是父女亲情线。
那盒买迟的核桃酥,门外是沉默的父亲,门里是哗哗作响的水流,女儿故意开着水流,伪装自己忙于洗漱,而父亲在犹豫间,选择了相信女儿在忙于洗漱,最后一言不发地离开。
这一幕完美照应了后面的那句台词:你不敢问,是怕听到自己想听到的答案,还是害怕听到自己不想听到的答案?
很多事情,彼此心知肚明,偏偏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直到最后,女儿终于鼓起勇气去问自己的父亲,但是父亲依旧错失了最后和女儿亲口说明的机会,女儿还年轻,还有机会去改变,父亲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难以改变,又好像在回应电影另一个主题:传统与改变的冲突。有些时候我们坚持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坚信那是正确的,而是因为我们被要求去坚持。这里又难免回到一个“度”字,我们既需要父亲这样的坚守者,捍卫一些坚持与传统,也需要女儿这样的改变者,带来创新与改变。
最后,还是想说,导演镜头对于父女线那种欲言又止、爱恨交加的细腻刻画,实在是精准至极、直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