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到底是谁在“遗忘”?

母亲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我觉得应该是老年痴呆症),记忆确实在被一天天吞噬。但她至少在无法掌握之前,依然记得和泉的点点滴滴——在湖里钓鲤鱼,而非海边;地震脱险后在海边看日出,而非孑然一身以及更重要的,半朵烟花。

忘记这些的,是泉。这种忘记不是随缘任运,而是人为促之。因为母亲曾经“抛”下他,选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这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是无比沉重的,也是很难越过的坎儿。他将其忘记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程序员想给AI一个遗忘性能,因为这样能使她更有人性。身而为人,总是会遗忘。“遗忘”乃本性,就如死亡,是随时间发展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只不过有时间、容量的个体差异。

那么当一个人因为年龄或者疾病不可避免地忘记了所有的时候,一切都还有意义吗?于个体者而言,或许达到了一种“本真”状态、原始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于社会而言,会花时间、精力、资源对TA寄予保护,只因她(他)是我母亲(父亲),只因我无怨无悔!

是的,“无悔”!母亲“抛”下泉,回神户找丈夫。她深知这样做对不起泉,但她说:“我不后悔!”一个人,首先得是自己(本我),再是母亲、父亲、儿女等角色(自我)。人生在世,惟有经历,惟有找寻自我!

所以我期待、希冀的家庭关系,是彼此之间不被相互束缚的状态,我所指的“束缚”,是诸如“我们这代人怎样,你得怎样”“你为了我们就得怎样”。当然,我不是说抛弃羁绊,而是“我已经18岁成年了,你可以不用操心了,去工作吧!”是“我支持你,去闯吧,独生子女又何妨!”是“将心比心”是“报答”是“无悔”

然而,我目前只是20岁的青年,可能无法体悟作为父母面对子女的感受,这些认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的实践,但这些认识也在不断地被完善。

所以,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呢?

感恩家人,注重细节,把与之相处的美好记忆烙印在心中。

哪怕未来不可避免地遗忘,但“无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