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0

1.剧组成员非常热情,映前在门口被截住发了他们制作的卡片。映后特意找导演聊了聊其中人物形象、影片整体色调和美术设计方面的考量。

①人物形象方面:作为整个First里面唯一一部将摄相机对准底层工人的短片,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个人物身上的独特性。根据导演所讲述的人物前史,她是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小县城,如所有家境普通甚至贫穷的孩子一样,初高中辍学在所难免,后来到广东东莞的工厂里打工。她从小的气质就颇与其他人有些不同甚至格格不入,如果说其他工人在生存中更多考虑自我和本我的满足,那么她的爱好则是看书(后来问了导演,在片中出现的书是罗马尼亚哲人E·M·齐奥朗的《在绝望之巅》),看这些哲学书的同时又对不同厂区的另一位有着相同爱好的同事小山心生幻想与暗恋。

②影片色调:开头就呈现出一种极其独特的黄绿色调,那如果是黄绿色调搭配工厂这种场景,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朴赞郁。导演大笑,说她在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朴赞郁。她也表示用这种色调为的就是体现出当地的潮湿感,我也想起朴赞郁在那部纪录片《Old Days》中曾说过绿色调呈现出的腐烂的气息能够加强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绝望。我想起之前看的朴导的《我要复仇》,其中有关工厂部分的色调几乎和《一潭死水》中的一模一样。
另外有意思的是,每当女主在幻想中和“已死”的灵魂伴侣小山见面时,画面中或者有一堆火焰映照出黄色的氛围,或者就是阳光洒在塑料纸上散射出灼人的金黄。导演说这也是影片整体色调的一部分,不过也可以将这种有着强烈反差的标志看成一种进入幻想前的征兆。

③美术设计:墙上海报最左边是《倩女幽魂》,中间是《人鬼情未了》,右边则是《泰坦尼克》,像是分别代表三种元素,这种人和死去的人见面并交流倒也使短片增添许多超现实的色彩,而结尾的反转倒也令人意想不到。

2.还是要说一说缺点,正是因为我喜欢这部短片,因此给予客观的评价想必也是一位真诚的导演所愿意听到的。
人物形象上的设计还是不够,人物形象丰满的前提我想是彻底去除“这个人是凭空出现的”这样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作,调动的只有感性的思维,如果用逻辑思维去创作固然令人痛苦,但恰恰是像女主这样一个身处在底层,但认知思维却超出常人以至于看起来有些异类的十分独特角色,更应该圆满、合理地解释这样的人为何会出现,以及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她对于知识、超我方面的探索,否则仅仅是以“她生来如此”解释一切,我认为是无法服众的,人物形象将永远无法完整地得以呈现,因为你永远都会存在解释不通的情况,以巧合而非真正的人物、人性作为戏剧冲突的出发点作为解决方案,我想恐怕也是有些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