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堕胎作为主线,所以自然而然它就变成了堕胎题材的电影。当然,本片对堕胎的探讨绝非蜻蜓点水,但我在观影过程中逐渐感到焦点的转移。
与其说它是堕胎电影,我更愿意称它为女性主义的赞歌。影片更加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两位女主的关系与成长变化。甚至由于那一抹绿,我觉得两人的关系比烧女图还来得更强烈(误)。而绿色也成了片中的暖色。与欧蒂利亚男友母亲的红色构成鲜明对比,也在那场极为丰富的餐桌聊天中成为突出的点缀。
由于错过了开头,看到的时候已经是欧蒂利亚在浴室寻找嘉碧塔的桥段,一切都很密集,根本没了解清楚谁是谁,到底在干什么。但就这样跟着欧蒂利亚的脚步一直往前走,真正要堕胎的女主才现身。随后则是一系列欧蒂利亚处理各种事情,嘉碧塔则时隐时现,直到三人完全出现在酒店房间里。嘉碧塔各种反应似乎都令人生厌。但细想起来,她做出的每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举动,都有着现实生活可行的荒谬逻辑。即她是活生生的敏感脆弱的一个人,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她来不及反应,或许因此做出了许多影响或伤害周围人的事情。而欧蒂利亚逐一都接受甚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萌吉也算是很暖心了。欧蒂利亚最终并没有成为阁楼上的疯女人,即使不久前才遭到陌生男人的强奸,随后还是坚持出现在男友母亲的生日聚会上,并且没有变成发疯的形象。只是忍着愤怒已经很努力了。如果这还不是强大的女性形象,这还不够坚韧,那么还要多惨绝人寰才能体现女性主义呢?因此,正面来说,这种系统性压迫也迫使女性不得不忍辱负重。萌吉在这里真的是高唱赞歌了。欧蒂利亚和嘉碧塔在这一些列事情中都有成长,并且都互相支撑。如果不理解为什么说互相支撑,那么还是没理解嘉碧塔的人物内心。她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地所谓坑害了欧蒂利亚的招人厌角色。二人的成长正是女孩帮女孩的绝佳表现。

萌吉身为男性导演能如此精确刻画女性并且丝毫没有多余或者无聊或者错位,应该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同样,对于男性的刻画也是深入骨髓的。欧蒂利亚的男友和医生完全没有交集或对手戏。但生动反映了普通男人的不同阶段。恋爱时期的男子与婚后的男人,这里特指异性恋男子,无法真正理解女性,无法共情女性,仅仅做了一点自认为有用的保护或者帮助便认为已经为对方付出许多,而对方怎么还不领情。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源于异性恋男的绝对中心的第一性的自恋倾向。因而造就了强大的父权制导致女性受到压迫,男性也给自己上了枷锁。

同样还有那场对于任何国人来说绝对不会有一丁点陌生感或者文化差异感的餐桌戏。我们以一个桌上食客的视角不停地审视着女主欧蒂利亚,和目光所及的人。但声音则是来自所有人的。以各种男亲戚为主,发表着各种爹味言论。欧蒂利亚只能缩在自己的小位置里,什么也说不了。男友则退居其后,毫无挺身保护可言。这是欧蒂利亚和男友都成为了弱者,而男友则怂了。退居其后是视觉呈现,男友可以坐在桌前,但他也没说任何维护女友的话。反而在后面二人单独对话不断暴露自己的可笑,这段感情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欧蒂利亚能有的只有嘉碧塔了。

人物描写得绝对精准,使得本片大放异彩。导演本身也不想探讨宏大时代背景,只是将其作为了一个背景板。这个故事发生在这里而已。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导演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个体故事完全没错。只是在这种特殊环境里,值得更加拓展,就有可能达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时代高度。同时还能以彼之名呼唤一下另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