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极其简单,十四分钟,几个场景,一个女学生的视角,开头和结尾的计时器相呼应,男人和女人相呼应,异性恋和同性恋相呼应。
一闪而过的背景,不断响起的南泥湾,酒桌上的道士,还有“赵胜男”这个名字,如果在暗示、隐喻、和讽刺,那么是不是在某些时候,事实真的如此,或许电影夸大了,又或许根本没讲,但你看出来了,你这样想了,这个故事就完成了部分使命。
————————————————
附汪有对《天下乌鸦》的理解。
@汪有 2022.7.12发布于微博
大长文:我同学唐艺导演的短片《天下乌鸦》为什么能拿下金棕榈?
要点包括:
1. 这是向西方献媚迎合价值观才得奖的嘛?你们为什么喷都喷不到点子上?
2. 杨笠骂普信男大火,为什么?
3. 科班学生拿不到奖,你们的短片为什么不行?
4. 辩题:凝视回去,是不是应对男性凝视之道?
5. 唐艺电影的女性视角到底先进在哪?
正文开始:
去年,我大学同学唐艺,靠十五分钟的短片《天下乌鸦》,拿了戛纳金棕榈。
被一片骂。
豆瓣打分四点几。
骂声主要包括:献媚西方,抹黑中国,拍摄中国阴暗面,给洋人当狗,拿了洋人的奖。
我女我也,感到不适,看她不爽,能看出来她要讽刺油腻男,但还不如我们学生作品。
那她拍了什么?
故事特别简单(我全给你们剧透了,你们并不用真看):
一位女中学生,被表姐叫去参加饭局。
局上都是些中年油腻男,开一些破烂玩笑。不过叔叔们还给了红包压岁钱。
局后去了KTV,油腻男点了小妹陪唱陪喝酒,露出了些油腻丑态。
也没对女生做啥。
只有一个胖大叔,没点小妹,看起来是个好人。女生跟大叔玩的还挺好。
结果发现,大叔没点小妹只是因为他是个gay,结尾和一位男青年看对了眼,去了小旅馆(扣回标题的天下乌鸦一般黑)。
女生无奈拿出秒表计时,说:他们肯定搞不了多久。
全剧终。
看了以后,大部分观众第一感都是:就这??就这就拿金棕榈??
金棕榈这么拉??
一群电影学院所谓科班的学生,纷纷出来喷。
他们实在想不清楚,只能自作聪明,在那解释:
踩中了西方政治正确,踩一脚中国。
这不就,拿了奖嘛?
这么简单的故事,全片成本11万港币,是这些年最便宜的金棕榈。
是什么打动了评委?
显然不是什么特效、大场面,只可能是因为某个idea,在特别的点上,展示了某种先锋性。
这部短片到底具备什么先锋性?( )
A. 她骂了中国,给洋人做狗;
B. 她向女拳下跪,讽刺油腻男;
C. 她是亚裔黄种女性,叠了buff;
D. 她结尾拍了一对gay,迎合LGBT。
答案是E,她创作出了独特的女性形象,不是迎合,而是引领突破了电影性别叙事角度。
回去看剧情,我们想想,哪一个角色、桥段,是最不可或缺的?
是那个女学生。
换个导演,我拿掉女学生,我今天就迎合西方了,我拍陪睡,比陪酒更能抹黑,就能拿奖?
不能。
一个俗套的女权片子,会拍这些人非礼了这个女生,伤害了这个女生。
戏剧冲突在:女生如何解决危险。
导演会表现这个女生非常惨,呼唤大家重视妇女权益。
“我们一起来帮帮女性吧!”
唐艺没这么拍。
她创造的女学生,非常疏离,非常旁观,她没有被卷进酒局里,也没有被非礼揩油的危险,KTV大家搂着小妹嗷嗷乱叫时,她就在那旁观酒局荒诞的一幕。
她是个观察者,研究者,评论者(片名就评论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拿着表秒计时的测量者。
这是极少出现的女性角色。
她的原型正是导演本人。
那一年我同学十八岁,刚刚高考完,等着上大学。
莫名其妙,他爸的朋友,把她带去了一个酒局玩耍。
她成绩很好,清华北大招生办轮番上门邀请,那个叔叔把她带去,也是想长长脸。
席间当然会有油腻吹捧,但总体大家对她很客气。
然后他们去了KTV,点了小妹。
我同学跟我说,她当时巨震惊。
???
你们很多人的老婆我还见过,你们就明晃晃叫来一排小妹???你们都不演一下的嘛???
“上次那个Lily还在吗?”
“上次那个不在,您看这个,可以嘛?”
叔叔大步走向Lily,搂住小妹,说:
“我今天就是最幸福的男人。”
这就是发生在她眼前,颠覆十八岁女生三观的桥段。
她把这些原话也拍进了短片里。
很多女青年都经历过油腻饭局,但要不然太不被尊重,导致全程在保护自己,没法去观察;要不然太被尊重,自己说了算了那种,对方也不敢放肆。
而我同学这个微妙的身份,恰恰给她提供了绝妙的观察角度。
她是朋友的女儿,高材生,他们不会对她怎么样。所以她是安全的,可以大胆观察。
但她也只是朋友的女儿,也不用太过尊重。所以他们在她面前是没啥顾忌的,可以当面明晃晃对小妹搂搂抱抱。给了她观察到荒谬的机会。
荒谬的冲突出现了:一个场子,一边是穿校服的女中学生,另一边是种种奇怪举动的中年男性。
网上喷我同学的科班学生,纷纷留言:“搞不懂这种片子怎么会得奖。”
你们果然不但自己不思考,也不会上网查资料。
评委很清晰地给出过评价,评委说:他们很久没有在电影里看到这种女性形象。一般来说,拍到第三世界的妇女,通常都挺苦的,要去记录她们的苦难,博取眼泪。
而在本片,女生是超然的,居高临下的,唯一清醒的,带着审视的角度。
这是非常新的女性形象。
往大里说:这是“拿回了叙事的主体性”。
杨笠之前大火,为什么?仅仅因为她骂了男的?
反过来,为什么男性唯独对杨笠意见这么大?
杨笠不同时间骂男人的水平也不一样,我印象里她有三种骂法:
1. 男的,普通,自信。
2. 男的,垃圾。
3. 男的,见仁——见智。
你们发现没,这三句话,明明骂得最狠的是2和3,1是最轻的。2和3甚至算是过分的,但收到的反击还是比1小。
争议都是围绕1展开的。
原因很简单,垃圾和贱人,是个人都会骂,只是发泄情绪而已,没什么了不起。
但“普通,自信”,来自于杨笠对生活的观察,她找到了荒谬。
杨笠成为了短片里的女生。
她很安全,所以可以仔细观察,她没那么碰不得,所以其他人不介意在她面前提供素材。
她被喷了,也不仅是因为她骂了男的,而是很多人突然发现,天啊,竟然有一个女人,可以从旁观者审视者的角度,评判我们。
好不适应啊。
杨笠“拿回了叙事的主体性”。
所以1的水平远高于2和3,争议也远高于2和3。
而喷我同学、表示“我不理解”、最后归结为“向洋人下跪”那些科班学生,你们的片子为什么不行?
你们太“做题家”了。
你们非要觉得,去拿国际电影奖项,是一道题。里面有预设好的评分标准。
西方喜欢喷中国,我就拍点中国的破烂事,拿到得分点。
西方喜欢LGBT,我就拍点LGBT,又得两分。
最后,我得奖了。
这个思路会彻底害死你们自己。
第一、这个思路并不仅会影响你在参加国外电影节的片子,也会影响你在国内拍的那些片子。
你们以为市场是有评分标准的。
啊,现在甜宠火,我加个甜宠吧。CP火,我加个CP吧。大女主火,还女权,我就写个大女主吧(想想前几天那个特别火的剧是怎么翻车的)。
你把艺术创作当题来做,你见过哪篇八股文进了语文课本嘛?
第二、当你们不断强化“向洋人下跪”就能拿奖这个价值观,觉得我不得奖只是不下跪,你们撑不住获奖的诱惑的。
迟早有天,你一想,我辛辛苦苦做电影,啥也没有,为什么不下跪一下,拿个大奖,我不就有了资源嘛?
你会下跪的。
今天她拍了陪酒,得奖了,我可算知道财富密码了。
她拍陪酒,我拍陪睡,真事儿不够,编假的来凑。
那完了,你这下真成境外势力了。
你会发现,就算你飞速滑跪摇尾乞怜,洋人也不会赏赐你什么的。
真是因为向洋人下跪?
洋人也很无知。
这部电影是香港选送的,她的身份是个香港导演。
很多外国电影人对中国缺乏了解,也不懂分辨简体字和繁体字。
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内地发生的故事,还以为是在香港。
片子在金马讨论,台湾一位男性电影人向大家介绍片子,笑着打趣:
“她这片子可把我们这些男人骂惨啦。”
你们看,人都没觉得这是在黑你。
何况,叫个陪酒小妹已经是网上对男性黑得最轻的行为,很多人都觉得只是陪酒唱歌没办法,业务所迫,比这离谱严重的多了去了。
这部短片恰恰不是在做题,唐艺恰恰是在挑战西方电影界的刻板影响。
洋人的东西就先进嘛?
好莱坞和戛纳评奖,无非还是白人男性主导。
他们当然有一套他们流行的女权电影叙事,而这套叙事往往是白男喜闻乐见的。
你们可以理解为西方所谓“女权男”。
他们掌握了电影资源,也允许你拍一些女权电影,但还是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来的。顺便彰显一波他们的同情心。
比如,“第三世界苦难的女性”,“女人好惨让我们来共情她们”,这就是白男框架下的女性电影。
白男也很少被反过来凝视、审视、评价、测量。
唐艺在突破这一点。
她有次跟我聊创作,知道我爱好科学史,想拍女科学家。
我说你去看看R·富兰克林,在DNA结构发现中做出重大贡献,由于男女不平等,待遇也不行,被排挤出学校,最后学术成果还被同事威尔金斯违规展示给了沃森,最后沃森和克里克拿了诺贝尔奖。
她看了一些简单资料,说:我不喜欢这个视角。
“这个视角,又是一位女科学家含辛茹苦被打压欺负,她好惨,呼吁大家同情女性的白男女性电影。
“我不喜欢这样,我想拍摄那种有力量的女性角色。”
我的天,她说到这里,我可太喜欢她了。这正是我的想法。
通话那几天,我刚刚微博上被一群女青年怼。
我微博提了一嘴沃森,一群女青年过来教我做事,让我了解一下富兰克林。
我被怼了半天,发现她们没一个人完整读过任何一版富兰克林传记。
她们的叙事角度就是传统的:女的好可怜,她被沃森欺负不可怜嘛。
可当我认真了解富兰克林,会发现她勇敢、刚毅、强大,她不需要我的可怜。我不配可怜她。
沃森绝顶聪明,谁也瞧不起,去上课从来不做笔记。
直到一次听了富兰克林的讲座,还不记笔记,这次吃亏了,根本没听懂。后来沃森每次都乖乖记笔记。
沃森最怕的科学家就是富兰克林,被富兰克林当学生训,去富兰克林实验室都尽量绕着走。
威尔金斯也怕富兰克林,有次系里出去划船,富兰克林的船没控制好水流,撞向了威尔金斯,威尔金斯大呼“啊呀她要撞死我”。
富兰克林有个版本的传记,标题叫Dark lady。我怀疑很多人都没理解这个dark lady是啥意思。
我看传统叙事版本科普,说富兰克林是什么“隐藏在黑暗中的DNA之母”。
可去你的吧。
Dark lady出自威尔金斯给沃森和克里克写的信,那时富兰克林已经辞职要走,威尔金斯很开心,说:那个Dark lady可算要走了。
我认为可以直译成“黑暗女”或者意译为“女魔头”。总之大家是很怕她的。
传记作者选黑暗女作为传记题目,显然是把这个蔑称用上,用作对威尔金斯的公开处刑。
“隐藏在黑暗中的DNA之母”和“女魔头”,气质立变。
我跟我同学讲了这些,她说:对,这正是我需要的叙事角度,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是个强大甚至有点坏(bad ass)的角色呢?
她又说:别瞎同情别人(Don't feel bad for anybody),因为那恰恰代表了你把自己放在了高位。
我之前参与过一道辩题:
面对男性凝视,凝视回去是不是回击之道。
我当时觉得不是:你骂男的那方面不行、没有六块腹肌,杀伤力一样吗?
但我同学说服了我。
唐艺的片子女主凝视了回去。
这里的凝视非常高级,不是凝视腹肌的同态复仇。
而是“凝视你的凝视”,让你的凝视非常可笑。
金棕榈评委的原话是:female gaze into male gaze.
以及,她说她会坚持这个创作理念。
白男当道的西方电影界,这一套观念也并不讨喜,他们还是喜欢“好惨啊第三世界女的”那一套。
但那又怎么样呢?她会继续发起冲击。
这一套创作理念先不先进?
高不高级?
得奖奇怪嘛?
好了,我好像已经把我同学魔术揭秘了。
这是不是把她的财富密码给卖了?
我反正完全不担心我同学,因为一旦你决定:啊,那让我来拍摄一些女性强大的电影吧。
那你就又把你的艺术创作变成了做题。
去观察生活中真正的荒谬。
不要天天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