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极其主观且激吹发言。

精彩绝伦的造神记录,按照宝毕生想要成为的形象塑造了他,极尽炫目,视角纵横迷幻,用非传统影像叙事推出核心信息:David Bowie是当代艺术的一场奇观。

电影没有真的将宝作为一个人来讲述,也没有用线性手法展开他的生平,开场就是无数碎片化的无关艺术镜头轰炸,浓妆宝闪现其中,唱一首歌的时间,大半镜头都给观众,人山人海的购票现场,青春少女们流泪的脸,曲终切到宝的采访:摇滚明星并不存在,we are nothing.

随着电影推进,他逐渐卸下面具,开始探索自己,讲述童年记忆,沿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家道路向前走,孤独破碎的家庭,always outsider,与世隔绝,永远寻找艺术前沿,游历各方,在东南亚小国获得短暂的内心平静,却因为踏入舒适区而创作停滞,然后被爱激励,真正地拥抱生活,艺术火花重新闪现,与世界和解。

这好像是宝,又好像不是宝,镜头将他从现实中孤立出来,省略除了纯粹艺术道路外的所有杂余,全片没有出现过第二个拥有完整形象的角色,删去亲友恋爱(除了解释创作背景的一点提及),删去对名气的追求,删去他精心编织的自我推销,删去毒瘾和病痛,删去私生活……..与此同时,大量引入各种各样同时期影像资料,太空宇宙,战争暴力,无数经典电影片段(多数对宝有所影响),洛杉矶街头,柏林街头,日本街头,HK街头,所有这一切从宝的生活里流淌而过,他是时间长河的一部分,流光溢彩的玻璃碎片,折射每个时代的空虚渴望。

资料片段与采访旁白经过仔细组装,不同时期的发言内容按导演目的剪切在一起,用晚期采访搭配早期片段,产生原本上下文没有的含义,形成本不存在的起承转合,使这条天才挣扎诞生之路显得异常充实流畅。视觉语言也采用相似逻辑,模糊现实资料和电影片段之间的界限,根据电影叙述角度,按需提取相应的神态动作,并不告诉观众此处到底是真人,还是正在表演的角色。

将这场造神活动推向高潮的是狂风骤雨般的蒙太奇:群星、沙漠、夕阳霓虹灯、橙色头发的宝;破碎城市、吸血鬼、舞台废墟、白色西装的宝;画外音讲性偶像、虚无时代、战争结束,画面是宝给自己涂抹银粉,他的影像作为万千奇观之一,在历史洪流之中反复闪现,凭借自身物理意义上的炫目华美,成为某种比他本人还要宏大得多的图腾。

(简单来说就是IMAX巨幕宝盛世美颜高清混剪,你看你也麻)

从传记片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并不完全“诚实”,它是与宝本人一生遥相映衬的作品,是论述艺术家如何通过历史记忆与印象留存的一篇video essay,它所塑造的David Bowie,精炼了如今公众所熟知的那个形象,一种代表飞扬反叛的模糊感情,一个文化符号,一场奇观。

ps 电影用视觉传达信息的手法异常精妙诙谐,当80年代宝自述终于找到内心的平静,决定返璞归真,安心做一个迪斯科艺人(?)的时候,玻璃蜘蛛廉价闪光舞台出现,下一秒就切Ziggy巡演现场Rock n Roll Suicide,我他妈笑场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