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一部在当时绝对称得上顶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在德国柏林首映。
时任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的戈培尔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命人在现场投放老鼠、臭气弹,首映礼不得不中断喊停。
电影也随之被吊销上映许可,成为了“禁片”,希特勒还下令焚烧了电影的全部资料。
在92年后的现在,这部影片终于得以再度翻拍,搬上大银幕。
还拿下了豆瓣电影2022最佳外语片榜单年度第一。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1930年由环球影业公司出品的《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
这部堪称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的影片,一举荣获1930年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故事以热血的德国青年保罗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怀着英雄理想,从学校中收到老师鼓舞应征入伍,投身到一战之中。
然而当保罗和他的同学们经过训练后,被派往西线参战时,他们目睹到的却是残酷的饥饿、血腥和死亡。
将近一百年以前的这部经典用简明精练的镜头再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也以细腻流畅的手法写活了保罗爱国迷梦的幻灭。
前段时间,网飞再度改编了这一故事。
尽管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篇幅的改动,仍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已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初选名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
西线作战的士兵海因里希听从将领的一声令下,同无数德军士兵从站战壕越出,头也不回的向前冲锋。
海因里希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在地上匍匐着呼唤着他的战友瞬间被飞来的子弹射中。
但海因里希顾不了那么多,只能闷头继续向前冲锋。
一波交战结束,死去的兵的衣服被脱下,送去后方洗干净,缝补好,再度被送到战场。
与此同时,在高中生保罗正在因为其父母不给他在参军申请上签字而烦恼,一旁的三个打算一同参军的同学怂恿着他,让他自己模仿父母签字。
保罗想了一下,激动地签了字。
学校里的老师宣扬着战士的英勇与战争的伟大,高喊着:
“为了皇帝,为了上帝,为了祖国。”
受沙文主义影响,无数不谙世事的学生为了那枚象征着勇敢的铁十字勋章而走向了战场。
经过了新兵体检的保罗领到了自己的军装,但是上面却缝着“海因里希”的名字。
他向长官询问,长官撕去旧有名牌,轻描淡写地说着,
那可能是上一个士兵的衣服不合身。
保罗不知道的是,这件衣服再度被分配,意味着这个名叫“海因里希”士兵已经倒在了西线的战场上。
很快意气风发的新兵便走到了战场上。
然而就在路过阵地时,两发炮弹从天而降,吓得这群新兵自乱了阵脚。
他们赶忙戴上了防毒面罩,但是上尉却在一旁说不需要防毒面罩。
急着帮助身边的战友佩戴面罩的保罗没能听见上尉的叮嘱,被他惩罚带着面具走到阵地。
终于走到了壕沟,可天空下起了大雨。
无奈,这群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细皮嫩肉的青年只得马不停蹄地拿起头盔排水。
老兵凯特见到冻僵了双手的新兵,教他们把手放进内裤中取暖。
晚上,保罗和好友阿尔伯特在站岗。
一发照明弹划过天空,夜晚瞬间被点亮,犹如白昼,随之而来的是法军源源不断的炮火。
德军赶忙逃到防炮兵壕中避难。
此时的新兵早已失去了初入伍时的锐气,皆战战兢兢地蜷缩在洞中。
唯有老兵凯特明白,这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一个新兵忍受不住恐惧朝洞外跑去,结果正巧一个炮弹飞来,刚刚还鲜活的士兵瞬间被炸成了肉泥。
其惨烈程度在小说中被描写到:“炸在墙上可以拿勺子舀起来装在饭盒里。”
壕动开始剧烈抖动,不一会便开始倒塌。
等保罗再度清醒时,他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下面。
好在他的战友及时发现了他,并将他从废墟中救出,保罗才幸免于难。
没能等休息,保罗便被打发去收集牺牲的士兵的名牌。
踉踉跄跄的保罗在地上发现了与自己一同入伍的好友的眼镜,果然在不远处便发现了好友的遗体。
才刚上战场第二天,自己曾经一起壮志豪情,立誓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同窗竟然已经成为了法国炮火下的亡魂。
保罗已经无比清楚的明白了,真正的战争根本不是他想象的样子。
这里不是军功、鲜花、勋章......
而是炮火、鲜血和死亡。
新版的《西线无战事》比起1930年的黑白电影,使用了当下最新的视觉特效,能够在表现战争场景时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更为还原的视听效果。
老版的“靴子蒙太奇”被替换为了逼真的炮火、真实的令人恐惧的血肉模糊。
尽管可能失去了一些传统手法的诗意,却将“残酷”表现的更为露骨。
在情节上,Netflix的新版和老版以及原著小说也有较大的差异。
新版删减去了老版和原著小说开篇都有一段新兵训练的桥段。
结尾的处理上,老版的“蝴蝶”线索和休假情节被剪掉,随之添加的是大量的战争背后操纵者的冷漠谈判。
老版中,保罗有幸能够得到一次休假,回乡的他再次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温柔。
但是在保罗自以为是的父亲眼中,自己的儿子在这场毫无正义可言的战争中出生入死,仍然是他口中引以为傲的谈资。
和保罗父亲一样思想的老男人们在围坐在酒桌前“纸上谈兵”,高谈阔论;
商量着还要将多少无辜的青年人送上战场,合计着他们的铁蹄什么时候可以踏平巴黎。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直至战争结束,超过300万的年轻士兵白白葬送了性命。
西线却几乎没有向前推进分毫。
老版里的保罗走到学校,学校里更加新鲜的面孔端坐在书桌前。
而那位当年煽动他们为国争光的老师依旧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怂恿着新的年轻人投入战场的黑暗地狱。
试图阻止这一切的保罗,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讲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可贵,却被老师和学生指认为苟且偷生的懦夫。
新版这一冷眼旁观鼓吹战争的角色,换成了操纵战争的高级军官们。
他们不需要明白前线战事的惨烈,也不需要知道战争中物资和补给的紧缺,更不会知道会有士兵为了偷鹅而白白丢了性命。
他们只会为了面包是不是当天现做而大发雷霆,也会将一口未动的肉随手扔给自己的狗。
他们的眼中从来没有一名名将士鲜活的生命,他们只能看见所谓的胜利和军功。
在明明已经签订了和平协定,只需要等待生效的几个小时中,他们仍然下令继续开战。
就这样,在所有人都认为黎明将至时,黑暗再度包围了他们。
保罗像他的前辈海因里希那样,目光呆滞,好似失去了一切情感,头也不回的再次冲向法军的战壕。
在与一名敌军士兵纠缠时,被躲在暗处的长刀背刺心脏。
突然哨声响起,和平协定生效,战争结束了。
保罗倒在了黎明前的最后一秒钟。
无论是老版因为追逐蝴蝶而被流弹击中,还是新版离和平只有一步之遥。
保罗都死在了他再也回不去的幸福与和平。
老版的《西线无战事》曾被评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原著小说也曾在德国售出过百万册。
然而这都没有能够阻止二战将曾经的痛苦重演一次。
有人认为上百年的IP经典,再度翻拍已了无新意。
可是百年间,战火却从未停止。
*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