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影/色彩运用

1.镜头开场镜头一开始是一组深景,小女孩索菲转学过来走在走廊上,镜头中景,跟拍从暗区转角走到光区,制造出一个类似舞台的效果:主角从暗部走出,从背面拍摄到正面——主角正式亮相。到此观众被带入影片。

这条走廊和合唱教室都是经典场景,整部片子基本都是冷色调,深深的走廊和颜色沉沉的教学楼安置着这些孩子,仿佛也意味着孩子们正在这样的规矩、隐约的压迫中待着。

2.索菲的家

这个场景是一共出现了两次,这是一间木屋,分别在索菲被老师告知“水平不佳”需要“默唱”时和丽萨得知“默唱”真相后被索菲带走时的场地。都是主角被打击时自觉或不自觉来到的地方,可以说是她的一处“避难所”。这间木屋实际展现出来的面积并不大,甚至因为光影明暗关系过于强烈,我们主要只能看到光影透过木板的缝隙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照进来和被摆到关键位置的家具(镜子和吊起来的娃娃)。

这个场景中第一次索菲闷闷不乐地埋在心里挥别同伴,推门回家就直接坐在了门口。这里运用了一个长镜头,索菲从中景走到近景,从门口推入到坐下独自练习发声,越唱越小声,最后回头盯着桌子上的镜子默唱,长镜头没断转过来给到镜子。我们发现在这里索菲基本处于暗部,而镜子里索菲的脸处在亮部。镜子的亮部就成了视觉焦点——索菲也在盯着镜子对嘴型默唱,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引到这里来。真正的索菲身子被阴影遮挡,也寓意着在老师的要求下,索菲压抑了自己想要唱歌的天性,只留出了默唱对出的嘴型,这个虚假的脸。

第二次到那间木屋子时,正如前面所说,是丽萨知道了索菲被老师要求“默唱“后,与老师对峙却发现”默唱“的人数之多,而她根本无法正面对抗而被迫“妥协”。索菲为了安慰她把丽萨带到了木屋子。丽萨戳着吊着的人型玩具说"我希望她下地狱!"这个道具就展现了丽萨对老师反抗意识强烈。索菲坐在下方突然出主意"我突然有个想法。"在这个大部分黑暗的屋子里,两个小孩的脸都位于光区。也示意着这片成年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是黑暗丑恶的,孩子们不看利益,反而站在正义的一方,表露真实。

3.合唱比赛的后台在合唱比赛快开始的后台,光影明暗对比表现得非常强烈,后台基本都是黑暗的,但已经决心集体对抗的合唱团孩子们的脸却能照到舞台反射的光,处于光区,老师隐没在暗处,交代孩子们表演别出岔,这个场景预示着光明与黑暗的交锋开始,孩子们决心团结起来对抗老师,用光来表现两方的阵营对立。孩子们无疑代表“正义”反抗的一方。

4.快速蒙太奇镜头对于光还有一些小小的运用是在丽萨和索菲联合合唱团孩子们时的一些蒙太奇镜头。索菲和丽萨站在楼梯上方光照亮处,对话的孩子在楼梯下方阴影处。这个交谈镜头神似一些“交易”镜头,突出了孩子们行动的秘密和紧张感。当然,孩子们的联合也像是一场大家都通过的“交易”,密谋的反抗。

二、关键“道具”/线索

1.巧克力

这个巧克力是合唱团老师在每次课结束后都会给孩子们准备的小礼物。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索菲的第一次上课,合唱老师在结束时让每个人去拿糖时找索菲被留下听她唱了两句,就判断出她的水平不能发声出来,让她下次开始默唱。给她的理由是"因为你需要多练,你还不够好。”并且让索菲保守好这个秘密,她的说法是“这件事不能告诉别人,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没有他们的水准吧?"在索菲低头很沮丧地准备离开时,喊她回头拿好巧克力。这个巧克力在我看来类似于“打个巴掌再给个甜枣”。刚刚否定完索菲,给予她一颗巧克力作为安慰,同时索菲还能接受这个巧克力,也代表她发出了愿意妥协、接受的信号。

第二次也是一样,老师因为丽萨的质问向全合唱团揭露了“默唱”的真相,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赢,大家都能保证最大利益。而得知真相的孩子们垂头丧气地走出教室,拨开巧克力糖衣开始吃。巧克力像个“封口费”,封口闭嘴,吃人嘴短,作为“安定剂”也是老师眼中“事情结束”的意义代表。

2.手环(啪啪圈)

啪啪圈是索菲带着的手环,电话线头绳是丽萨带着的手环。两个小女孩的第一次交流就是丽萨对索菲手环的搭话。两个陌生的小女孩之间如何拉进关系,找一个饰品很容易就能开启话题,表达交友意愿和态度,进而发展友谊。影片中正是选择了索菲的啪啪圈为切入点开始了两个小女孩的友谊,同时啪啪圈比起一般的手环也更加童真,有孩子气。

3.拍手游戏

这是孩子们童年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镜头、丽萨和索菲最常玩的游戏。在短短二十五分钟的影片中如何表达两个孩子友谊的递进?在影片中一个经典的长镜头中,就用了三场主角的拍手游戏来表现。一开始是两个陌生的女孩拍手,索菲只能站在一边看她们玩,这时候的她初来乍到,与同学之间还有隔阂,并不能马上找到朋友一起玩。索长镜头继续不断左移,在不断出现了其他孩子后,又出现了索菲和丽萨在拍手游戏,这次两个人面对而站,拍的比较慢,索菲和丽萨盯着手看,拍得很仔细。镜头继续左转再切过一群孩子们玩闹的场面,跳房子、传球,落幅到最后又给到椅子上站着的索菲和丽萨在玩拍手游戏,但这次她们玩得很热烈,喊口号喊的很大声并且对视对方笑。这个长镜头交代了索菲逐渐融入集体,并且与丽萨交上了朋友,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同时,拍手游戏需要一边念口诀一边对拍手,在这个声音转场为主的这部影片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4.丽萨的好人缘

首先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丽萨是传纸条的终点,这说明了她是别人愿意冒着风险和举例都想要聊天的对象。

丽萨后面的调皮蛋男生和丽萨捣乱,丽萨回击时闹出了一点动静,老师直接让男生罚站,证明在老师心中丽萨属于值得信任的好孩子,而这种受老师喜欢的孩子形象在小孩子中也非常吃香。

在午餐时间,三个女孩争着要坐丽萨旁边,这里是把丽萨的好人缘表现的非常明显了,它突出丽萨活泼开朗的性格,于是主动和转学生索菲交上了朋友。同时也拥有和合唱老师叫板对峙的勇气。最后在联合合唱团孩子一起“默唱”时取得成功,都在这几幕埋下伏笔。

三、声音/配乐

1.开场的环境声、合唱声

开幕的黑暗中最先出来的声音是索菲在走廊中行走时皮鞋落地的哒哒声,慢慢镜头亮起,索菲不断在走廊前进,教室里传来合唱的美妙歌声逐渐加入进来,配合着她皮鞋在走廊上清脆的回响形成丰富的声音层次。 随着索菲越走越靠近合唱教室,合唱的声音越来越大,皮鞋踏地声变得听不见。声音的空间感很强。并且这里响起的合唱声也让大家在一开始就能感受到这个合唱团的水准之高,歌声之动听。为后面强调这个合唱团的优秀、参加比赛甚至唱不好的同学被要求默唱都进行了前期的心理铺垫。

2.主角的声音条件和音乐审美

索菲和丽萨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丽萨的爸爸是音响师,他说如果丽萨唱的好,就可以进去电台合唱团,交代了丽萨唱歌的条件不错,老师看中她,也为结局丽萨清唱的天籁之声作铺垫。在她们的谈话中我们也得知了两个女孩最喜欢的歌曲,索菲喜欢《公鸡》、丽萨喜欢《斗牛》和《小狐狸舞》。这样的喜好偏向风格也能看出她们性格的表现。

3.音乐配合场景情绪,烘托氛围

两人在丽萨家中玩耍时,抱着耳机听音乐,笑着摇头晃脑。影片的背景音乐和主角耳机中播放的音乐同步,既配合了此时欢乐的场景情绪烘托氛围,又与剧情统一,提高情绪与场景、剧情的牵连。索菲闭着眼睛陶醉。背景音乐停的时候,索菲睁眼摸了下耳机,喊"再放一次!"丽萨戴着耳机摊手摆出听不见的样子。索菲对着丽萨喊了三次,丽萨才摘下耳机说“别吼了我是开玩笑的。”这时音乐又响起,代表丽萨的恶作剧结束,耳机中又放响音乐,这回是放的《小狐狸舞》,两个人戴耳机站起来手舞足蹈,一会装作在拉琴一会手拉手跳。

4.利用声音进行转场

在镜头的剪辑变化中,本影片较多的采用声音转场,在下一场画面出现之前声音先入。比如在上一幕两人处于丽萨家到离开的场景切换镜头就是直接切到两个人回家路上的画面,用音乐作衔接。家中播放的音乐和两个人出来边走边哼的歌是连贯的,就把镜头串联了起来。同时音响效果的背景音乐渐渐转弱被她们的歌声盖住,而后她们笑声又把歌声给替换。这几个镜头画面都是用音乐、声音来切换画面场景,推进故事。

5.“无声”的效果

在这场影片当中,最沉默、最有力的莫过于在比赛时全合唱团孩子们集体“默唱”,可谓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只剩下老师惊诧质问的气声和观众们的窃窃都听得清楚。等到老师震怒下台,突然空灵童声起,如同天籁之音,这时的丽萨为自己、为所有孩子而唱。合唱的背景音乐终于响起。镜头后拉给全景所有孩子的大声合唱。全片结束,动听的童声中带来了一个童话式的结尾。

四、镜头语言

开头索菲在走廊里往前走时,镜头先是一组深景,骑轴的纵向中景带出走廊环境。镜头中景,跟拍从暗区转角走到光区。

1.动势剪辑点

在第一幕的最后是母亲唤回索菲,母女与校长交流,就合唱团问题校长说出了"任何人都能加入,这是我的一贯原则。"这句关键的话。在最后问索菲"你喜欢唱歌吗?"镜头给了点头的特写,索菲点完头头一抬就出字幕,这就是一个动势剪辑点。此外还有丽萨和索菲两人对话时单人镜头的切换也依靠她们扭头、传递零食等动作衔接。

2,镜头视角

到索菲转学进入教室时,镜头上摇给到索菲单人。随着索菲的摆头观察镜头也跟着索菲的视角,交代了教室环境。教室孩子们特写镜头,感染力强,通过索菲的视角,观众也很容易代入这个教室环境。上课开始,索菲发现大家在传纸条给丽萨,跟着索菲的视角,镜头随着纸条走,带出人物——丽萨。

3.关联镜头

在那么多孩子中间,索菲和丽萨建立了友谊,在这里用了不少关联镜头来突出表现。例如在上一段所提到的传纸条画面是索菲的视角,镜头也补足了索菲悄悄回头注视这一切的画面,同时丽萨也注意到索菲的目光抬头凝视,两人对视一笑,这种对视就依靠镜头来将两人关联,一下拉近了两个小孩的距离。

第二个关联给的是索菲和合唱团老师。索菲第一次来到合唱团,还没有被老师要求“默唱”,她还在兴致勃勃大声唱歌。通过镜头关联我们发现老师一直在观察索菲,不断给她们两个近景。果然在第一次练习结束老师就把索菲单独留下来听,并让她以后“默唱”。

两个女孩在对话时常常是单人镜头的切换,一个女孩在转头,镜头摇给对方,也是把情绪同时传递给对方。因为她们的关系,她们的单人镜头、双人入画比较多。

4.长镜头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出色的长镜头来表现索菲和丽萨友谊的迅速发展。在学校的小广场里一群小孩在嬉戏,我们看到镜头中索菲站在一对玩拍手游戏女孩的一边看着她们玩,这时候她还处于班级的生疏期。然后索菲被托米打了一下,托米跑走带动镜头。有新一对女孩牵着走过镜头再远离,画面不断处于动态之中,长镜头也在继续不断左移,我们看到有很多孩子奔跑做游戏,镜头交代出操场环境和孩子们玩耍的状态。紧接着画面出现了索菲和丽萨在拍手游戏,两个人相对站着慢慢拍手,索菲盯着手看的很仔细,可以看出这时候她们开始相处,但是关系还不太密切,游戏也没有玩的很熟练。镜头继续左转又看到一堆孩子们玩跳房子、传球这些动势游戏,落幅到最后又给到椅子上站着的索菲和丽萨在玩拍手游戏,但这次她们玩得很热烈,喊口号喊的很大声并且对视而笑。可以看出这时候她们已经很熟悉,很有默契,感情深厚了。用这样一个长镜头交代了索菲逐渐融入集体,而且两个女孩在这群孩子中反复出现,一个玩耍镜头,同一个地点,却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变化,非常巧妙。

5.镜头情绪

在丽萨发现索菲“默唱”并多次询问,索菲总是回避问题。在她们情感到达了一定阶段,索菲终于对丽萨的问题做出回应。索菲虽然打算回应,但是身体语言还是很抗拒,她顿住低头,身子转过来回避扭头。这时镜头跟着丽萨在找她,就像在用镜头追逐情绪。

得知“默唱”真相后画面再次回到了合唱教室中孩子们的脸,这一次全是近景画面,景别比上一次音乐课画面更递进了,镜头语言在渗透剧情的递进,因为景别越小紧张感越强。最后横移镜头的落幅给丽萨。我们发现丽萨开始观察注意合唱团里的其他人,她发现了其实有很多人都在默唱。而这也让她怒火冲冲决定离开合唱团,爆发了和老师的对峙。

丽萨从自己的站位中走出去,被老师叫住,丽萨停住脚步转身低头,镜头拍摄她的单人近景。老师开始和她“讲事实摆道理。"走出去的丽萨在画面里和老师以及老师背后的许多孩子分割,镜头里她被孤立了。构图中就给出了强势感和弱势感。就想最后丽萨还是站回了合唱的队列中。

6.蒙太奇的运用

丽萨和索菲下定决心用行动对抗老师后逐个找小朋友谈话,镜头就在来回切换不同谈话场景,运用蒙太奇剪辑来凸显时间、场景、对话孩子的不同。间夹着老师在门口的楼梯边吸烟的画面,最后老师吸完烟回头开门进入。镜头就切到老师在走廊里走路的高跟鞋,一个男孩从门中探头观察,暗示他们的密谋结束,行动准备开始。这时镜头到老师进合唱教室拎包抬头看,音乐突停,孩子们已经穿好合唱制服站着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