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终于明白为啥这部评价两极分化这么大了。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忽略了很多细节,只大概看了剧情,第二遍看懂了细节。

有的人觉得它不好可能是因为大家只是想看一个贺岁破案片儿,而这个片子现在的高度已经拔到人性,战争,战争对人和后代影响等一些深邃的又不易察觉或者说一般人不会思考的问题上面去了,它已经不是一部纯粹的贺岁破案片儿了,它已经变成了一部每五句一个点,每十句就戳一个日本跟中国敏感带以及每二十句就讽刺一下人性和最后希望世界和平和气生财的,世界电影。

格局设定可能看起来很小,表达手法也是喜剧的夸张和讽刺,但表达的内容非常多,观众一时间眼花缭乱不知道到底应该get 到哪个点或者说有些观众根本没有跟上节奏也没懂这片儿想表达的东西。

所以看一遍只能看个哈哈,因为内容太多,而且一般人进电影院看一遍也就够了,他们就会凭借自己第一次的直观感受来评价你的作品,并不会深究,而看懂的人自然也就啊了。

也许中国导演在内核拔高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导演的问题,是观众的问题。

拨灯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拨亮的,毛主席在井冈山拨了多少次灯芯才能把希望的星星点点变成燎原大火。

现在大部分观众的快乐趋于碎片化和短暂化,他们可能不愿意去深度思考和感受,他们更喜欢直接的喜怒哀乐。你让他哭了,有情感波动了,你就是好电影,而需要他们去深层感悟的他们往往会觉得,嗯,就那样吧。

换句话就是,观众进电影院看你的贺岁破案片儿就是花钱图一乐呵,并不想看你在电影里拿刀戳日本隐瞒战争历史不承认那段历史的某些人,观众也不想在你这个贺岁破案片儿里体悟人性或者是看见自己的影子引发自省。

片子披着悬疑和喜剧的外衣,却也走出了世界电影的感觉,环环相扣,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是一个莫比乌斯环,也是一个支棱着尾巴的Q。期待唐探的更多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