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此片比较平庸,一个40几分钟的长片,不如剪成一个四分钟的mad,配一首日系女声潮歌
或许还更能带来感染力,虽然只是短暂的
但我觉得这片算是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一个“日式青春系动漫”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
依我看动漫的经验来看
总结就是四个要素
“外部压力”“边缘人群(内部)”“羁绊(新)”“回忆(旧)”
而我们该如何定位青春?
青春正处在外部的威逼和内部的煎熬之间,也处在人际关系新旧更替之间
从日本动漫的视角来看,青春是充满着剧烈变化的,是最容易陷入绝望又最容易找到希望的年纪
所以日本动漫的年龄区间普遍设定在14~18岁,差不多在初二到高三这个区间
日本动漫热衷于讲述这个年龄段的各种青春故事
因为这个年龄段,人处于“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发生激烈冲突的时期,一方面我们认为他人无法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极度渴求他人,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扭曲的,无论是“凉宫春日”式的,还是“春物”式的
于是这种矛盾扭结为一个症状,或是某个中二幻想,或是某种早熟的价值观,或是沉浸到某个亚文化中去,又或是如本篇,直接转化为一个超现实之物
这个症状的发生让我们既饱受他人误解,又同时让我们享受着这种误解
所以这种症状本质上还是自恋性的,这种青春独有的自恋感,经受外部的压力,不断向内凝结成一个独特的“边缘人群”
青春主角们便在此登场了,他们无法依靠外部维持自我同一性,只能逃避着向内寻求一个自我镜像
正如片中的主角们,以寻找“サマーゴースト”为由寻找自我
片中将“夏日幽灵”人格化,并且赋予“故事”
实际上夏日幽灵只是一个幌子,不管她是否真的存在,她都只能以“死的形式”存在
并且以这种“死”的存在告知生者——你还活着,并且要一直活下去
本片看似用了大篇幅讲述男一和女幽灵的故事,但实际上绚音(あやね)并不是一个新的羁绊
真正的羁绊在于一同和男一(友也)一起寻找幽灵的伙伴们
(友也:凉君とか、葵とか、すこし颜を上げれば、新しい出会いがあったって知った)
因为两个伙伴是“生”着的,是未来的新事物
而幽灵是“死”去的,只属于过去的“回忆”
而前面也已经说了,幽灵只是一个虚幻的“自我镜像”,是我们以为的理解我们的他者
(绚音:ここは死、何もない、でも君の全てを集める场所)
甚至结尾幽灵的脸化作男主的拟像,道出了男一和幽灵其实是同一的
男一最后和幽灵的告别,实际上是和过去的自己的和解,是摆脱自恋幻想的象征
(友也:君は绚音さんじゃない、死ぬ理由を探してる僕だ)
但我们应当把幽灵这个“自我镜像”看得更远一些,虽然它是虚幻的,但却是从理想自我走向自我理想的必经之路
青春年代,哪个人没有些许幻想呢?或许正是这些幻想,帮我们找到了人生的出口,看到了短暂的光明
我们或许也经历过病痛(男二),他者欺凌(女二),经历过人生迷茫(男一),但最终都能在一种镜像回忆中遇到新的羁绊,寻回迷失的自我
在此刻,或许走向了日本动漫中的终极主题了吧——成长。
我认为,在日本动漫中,青春和成长是等价的。
或许就是这种在消极中寻找希望的青春物语,让日本动漫文化充满了张力
日本动漫就这样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炮制着相似的青春系故事,让中国年轻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与其说是日本动漫产业繁荣了,倒不如说是现代人的精神烦恼增多了
一点随想,关于日本青春系动漫的一些反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超字数
one老师很敏锐第一集的恶灵不是别的,正是盘旋在21世纪20年代的年轻人的最大宗教——摆烂与其说灵能百分百是对日本90年代唯灵论蔓延的戏仿,不如说当下精神状况是对泡沫经济时代的再现灵幻大师确实不需要超能力,需要超能力的是那些迷茫的年 ...
退伍残疾军人抛弃美娇娘,敌国乡村支教再就业,背后的原因竟然是……
只能说属实是看得有点麻本来开头衔接本篇,跨年代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挺好的但发现动画其实并没有这个意思……衔接就是个衔接而已进入故事,开头还是简简单单平平无奇的一个“绝症少年在医院中心呼唤爱”的故事吐槽也没什么好吐槽的,看过本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