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期看的最认真的一部电影

由于特别特别喜欢《燃冬》,于是来看了陈哲艺导演的第二部长片——《热带雨》。这是一部,我几乎从一开始就带着“拉片思维”去看的电影。

与《燃冬》的极具主观性的镜头铺满全片,使人身临其境、深陷其中不同;《热带雨》使用了大部分的固定镜头和小部分规整、规矩的运动镜头,使这部电影看起来冷静、客观、理性、抽离。

而前三十分钟导演让女主始终处于横平竖直的画框中,如车窗、门框、窗户等,不仅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旁观者的视角,也直接用画面展现了叙事中女主长期以来生活环境和内心的压抑。

除去开篇女主在下雨天的车子里痛苦地打针作为开场镜头之外。

全片一共下了这几场雨:

第一场雨——阴冷的雨

这场雨阴冷、寒凉,使人战栗,伴随着同期声的雷声,体现了女主长期以往压抑、无力、疲乏的生活状态。这与故事中的她怀孕困难、定期去医院做受精、丈夫冷淡、独自照顾生病的公公、作为中文老师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是完全相对应的。

...

第二场雨——落寞的雨

第二场雨是在女主跟随丈夫来到婆家受到嘲讽时突然降临的,但导演简短又平淡的交代能看出女主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

第三场雨——压抑的潮湿 心底淡淡的忧伤

疲惫的女主在车里睡着了,窗外下起大雨,女主似乎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此时,她的学生郭伟伦已一点点渗入到她的生活中。

...

第四场雨——崩溃与情绪失控

女主和她的学生逐渐亲密,似乎给女主压抑的生活带来毛毛雨大小的愉悦,而此时医生带来的坏消息使女主彻底崩溃。

...

第4.5场雨——彻底的绝望与心灰意冷

这场戏没有下雨,但车窗上残留的雨珠明显是刚下过雨,女主坐在车里,导演用远景镜头交代了女主目睹了丈夫出轨的事实,为什么没有下雨而是采用下过雨的痕迹呢,因为女主心里早有预感,当真相摆在她面前被她亲眼发现时,她多多少少也可以接受,只不过此时,已经是对丈夫彻底的心灰意冷。

...

全片只有两个不规整的、晃动的运动镜头

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第一处出现了。是女主的梦境,梦里是她终于如愿以偿得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而随着婴儿刺耳的尖叫,把女主拉回现实。

...

随之而来的是第五场瓢泼大雨——公公去世,也代表着女主内心的转折点。

此后,女主对学生的心防开始一点点剥离。

...

第六场雨——雀跃与激情的雨。这一段女主与学生的戏,一直在下雨。

女主处理完公公的后事回到了学校,主动问学生要不要补课,二人在教室独处,窗外下起了雨,微风吹起女主的头发,女主的心情似乎有些雀跃;二人同打一把伞、同坐在一辆车里,窗外下着雨,这个独属于她和学生亲密又干净的空间似乎使女主十分欣喜;女主来到学生家里,窗外的雨越下越大,而学生的强势,使她终于突破了底线,与学生发生关系,此刻激烈的雨代表着女主慌乱不安的内心。

...

第七场雨——呐喊

在与学生发生关系且几次差点败露后,女主无所适从,想要拒绝学生不断的示好,女主与学生间产生的激烈碰撞和看到丈夫出轨的痕迹,女主发出了呐喊,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刻窗外又下起了大雨。

...

第八场雨——晴天雨

在女主与学生的事情败露,女主被停职后,女主与学生决定分手。

此时二人在辽阔的草地上,天空下起了一场晴天雨。

该处也是全片第二处晃动的镜头。

二人激烈地奔跑,激动地相拥,女主此时完全接受了学生,也接纳了自己的内心。

...

此后便不再下雨,女主也释怀了许多事情。选择和丈夫离婚,不再纠结是否能怀上自己的孩子。

影片最后,女主回到了母亲的家,导演又让女主回到画框里面,但此刻女主不再被束缚,女主和母亲在画框内拧着被子,温馨又幸福。她向天空望去,一个空镜镜头。

太阳出来了,不再下雨,女主走出了困境,不再为难自己,同时也接纳了自己。

电影是平淡的,师生恋是不甜蜜的,但影片是有韵味的。

导演陈哲艺完完全全用视听语言讲了一整个故事。

雨作为线,贯穿在影片始终。热带总是下雨,而下雨也不总是代表一种心情,它记录着女主的成长与喜怒哀乐。从阴雨到晴天雨,最后的最后,热带不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