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现《鱿鱼游戏2》都已经上映,而大逃杀模式的开创者《大逃杀》到现在也尚未接触,索性趁着还有精力和时间,赶紧寻来一看。电影从刚开始就铺垫了青年们什么都不干浪费青春的前提,而随后部队的出现也在欢乐的毕业旅行氛围中注入了一丝不安,从此便开始了大逃杀的故事。
故事剧情也不在此赘述,电影中学生们在面对着生存威胁时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弱点都是电影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背弃朋友,有人选择互帮互助,也有人选择屠净一切,这都是生存威胁下所展现的人性。倘若仅仅展现这些也并不足以让《大逃杀》影史留名,毕竟文学巨著《蝇王》在前,荒岛生存下的人性故事也没那么罕见,当电影中北野说的“竞争淘汰,然后成长为大人”,以及某个学生说的“活下去,然后考上大学”等一系列台词不留意的透露出了导演真实的想法。这不由的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北野身份是位老师?为什么主角团是中学生?为什么发生地是一座小岛?为什么有军队驻扎?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由的让我将这个淘沙场和残酷的学生淘汰制度联系起来,电影中学生们看似残酷的厮杀行为,在场外那些无硝烟的“战争”中也在上演着,学生的淘汰亦代表着被不同的考试,不同阶段所淘汰,在经过残酷的竞争后仅有少部分年轻人能够在这场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而桐山和雄和川田吾章两个角色颇有意思,作为“留级生”,从出生便含着金汤匙(有着强力的武器),而承受了枪击等伤害也并不致死,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家境优渥的同学,虽然并不一定那么努力,但家庭的容错允许他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生存空间,而这场竞争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在氛围塑造上,导演应用了大量的进行曲如:《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在学校中经常出现的配乐,将观众带入到了学校之中,同样也加强了魔幻剧情和现实学校的联系,大量的血浆和突然的暴毙,也让电影具备了一丝惊悚电影的氛围。电影逃杀模式无疑是具备开创性的,除此以外,从电影进入到br法介绍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介绍视频和脖子上的爆炸装置一定程度上被温子仁导演的《电锯惊魂》所借鉴,而这也是电影优秀的体现。
个人评分:8.42分,优秀的逃杀开创者,看似逃杀,实际是对社会制度一场暴戾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