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电影的人,肯定都听过戈达尔说过的一句话:电影始于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始于格里菲斯,我很好理解。
他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拍摄了影史上程碑式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但我不明白,一个导演究竟如何厉害才能被人们称之为电影探索的尽头。
虽然看完了,还是不理解。
这是第一次看这位大师的作品,节奏很慢,云里雾里,完全和好莱坞经典情节相悖,也不是新好莱坞的创新,淡化了情节。
但也不是我喜欢的艺术电影,那类拥有绝美画面或者充满内涵的对话,一直看到最后都觉得莫名其妙,没懂
发现居然就已经结束了。
他的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一个男人决定自杀,想找一个掩埋他的人。
但是电影就像《等待戈多》一样,他既没有交代为什么自杀,最后自杀成功了没有。甚至连主角巴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都没有明示。
也并非像《漫长的季节》一样,表面写探案实则表现东北那一段沉重的过去,像《坠落的审判》,表面写审判,实指写性别议题。
我以为导演像通过一个男人觉决定自杀,来带出整个伊朗社会,然而并没有。
就是单纯要自杀。
阿巴斯说他的电影是半成品,其实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观众去完成,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局,巴蒂躺下,黑幕。
之后并没有交代巴蒂有没有死亡,而是直接放出了导演的幕后拍摄记录,模糊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
最后这一幕仿佛是在说,嘿,朋友们,这只是一部电影,并不是真的。
但其实这个幕后拍摄现场,也不是当时的黄草枯萎,而是水草丰茂,漫山绿野的现场。
所以这并非正常的幕后拍摄,不是像一般电影那样放的花絮,又是在嵌套,你以为看到的现实,其实也是是虚假的。
费里尼因为拍出了前作《甜蜜的生活》,压力很大,想不出他的下一部电影,于是他就把这个想的过程拍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部半》。
我本以为费里尼已经很牛逼了,没想到阿巴斯更加天下无敌。
他的乡村三部曲。
第一部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拍完了之后,结果里面的主角小孩儿家乡所在地发生了地震,阿巴斯就想去找小孩。
于是第二部电影就出来了——《生生长流》,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指导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导演,然后因为担心曾经地震中主演的安危,去寻找他的故事。
于是第三部电影就又出来了——《橄榄树下的情人》,讲述了拍摄《生生长流》这部电影时,电影拍摄时《何处是朋友的家》发生的故事,不断嵌套。
现实和电影的界限不断跨越。
我喜欢地理,了解过伊朗这个国家。但还是不太能很感知这部电影拍摄背景,对于伊朗电影也比较陌生,不能理解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用巴蒂来象征伊朗的何去何从?遇见的士兵、宗教者、博物馆管理员也是象征各类人群吗?
也许以后能懂阿巴斯吧,也许永远也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