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电影都有点随缘和不想太随大流。越是讨论到红火的却越不是很想看。尤其是提前告诉我“很好哭”的那种,越发不想看。所以,之前大热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都没有去看。

对于有什么新片也不会太过关注,也不会太多地去了解一部大热的影片的简介,想说就算去看也是要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看。

前几天,有文章推送写的是关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影片,口碑貌似不错,于是叛逆心起,并没有提起想看的念头。

 乍听影片名字和主题,如果不是听到了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名号,以及不是梁文道介绍,我估计我真的不会选择去看。在那一期音频节目听了个开头之后,我暂停了节目,并打开淘票票开始买票,因为不想在没有看的情况下被剧透。

于是,在工作日的中午,一个人到影院看了这一部影片。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这部影片一改讲述父女亲情或失智老人故事的惯常手法和桥段,没有煽情、没有无处不在的催人泪下、没有狗血,充满的却是环环相扣、错综迷离的悬疑色彩。让观众跟随着主角——作为父亲的安东尼,在现实和混乱中摇摆、迷失、错乱。

到底这里是自己的家还是女儿的家?女儿到底要不要去巴黎?女儿和她丈夫到底有没有离婚?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新的护工?女儿到底长什么样子?哪个才是女人的伴侣的样子?时间是不是存在错乱?他们的对话到底是在饭前还是在饭后?……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中,影片向前推进着。看似没有什么情节、看似是极为平常的女儿和父亲度过的极为平常的一天又一天,吃晚饭、吃早饭、睡觉、起床,但似乎又那么不平常,那么让人错乱。

而观看电影的我仿佛是在看记录一对父女的生活记录片,只是有点混乱,有点让人错乱。而真是这份让我们正常人都会感到不知所措,才让我感到,原来失智是这样一种感觉。想象一下,当自己对记忆产生的偏差,一个明明不是自己女儿长相的人,告诉你她是你的女儿;明明一个不认识的人的陌生人,告诉你他是你的女婿;明明这是自己的家,结果被告知自己只是暂住在女儿的家;明明女儿说过要去巴黎了,所以要找个护工来照顾自己,可转头她又对别人说她哪里也不去。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女儿女婿合起伙来捉弄我吗?是为了霸占我的房子要把我搞到精神分裂吗?是我的脑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吗?还是精神出现了问题?

厨房的瓷砖和橱柜的颜色一会儿是棕色调,转头再看时已成了蓝色调,客厅的布置似乎也有区别,场景的变化让人越发摸不着头脑,而加上安东尼.霍普金斯神一般的演技,把这位可怜的失智老人的无助、惊慌、怀疑展现地淋漓尽致。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都跟着安东尼疑惑着: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还是说全都是幻象?

而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谜底终于揭晓,而我也终于泪目。女儿又一次和父亲说,她要去巴黎了,护工会好好照顾他的,这个地方也很好……女儿哭了,我也哭了。在照顾父亲和过自己的生活之间的两难选择间,在心疼父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工程师,变成了时常思绪记忆错乱、疑神疑鬼的失智老人的时候,女儿泪目了,我也泪目了。

而在影片的最后,安东尼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在养老院里呆着一段时间了;原来,之前让他错愕的,出现在他家里自称女儿、女婿的人,原来是这里的护工和医生;原来,窗外的景色已经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公园,而不是原来家里楼下的街景。老人,想起了妈妈,失声痛哭。老人难过道:我的树叶都掉光了。

自然的规律,我们都逃脱不掉。从白白胖胖的小婴儿,到意义风发的少年;从到雄心勃勃的青年,到忧心忡忡的中年;从不甘不舍离开工作岗位,到病病歪歪需要人来照顾。无论是不是会成为失智老人,变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想想自己,小学生活还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可事实上,自己已经是有两个孩子的奔四的母亲。父母也已退休,孩子们在迅速长大,从咿咿呀呀、爬来爬去到上幼儿园、上学好像也就是在眨眼之间。

想到他们也会老去,将会面临人生的种种课题,最后变成一个需要人照顾的老人,就不寒而栗。

而除了恐惧,现在的我还能做什么呢?大概只有,好好珍惜当下的一切,珍惜孩子们每一刻成长的时光,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段时光,珍惜现在度过的日与夜。

也许,活在当下,是走出时间困境的最好方法。


无戒学堂日更第17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