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上钢琴师》在我心里不是一部音乐片,而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和自由意志的哲学片。尽管playing music伴随了整个电影的开头至结尾,最触动我的core却是1900站在通往岸地的阶梯中间,面对着另一个世界的场景,往前几步走,涌向他的将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和甜蜜美好的爱情,而当看见飞鸟在高楼大厦之间穿梭、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阳光照耀着陆地上的万物,看见眼前的一切,他却退却了。有人说这是懦弱、这是逃避。我却觉得这是直面内心、遵从自我的勇气。人生纵然有千万个选择,真正站在十字路口时,如何能说一条道路是绝对正确的,另一条是绝对错误的呢?毕竟,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我们谁都无法重新再选一次,再走一遍,我们也无法在没有经历过他者的经历、没有体验过他者的体验、没有感受过他者的感受时,去评价任何一种人生,唯一能了解的是,1900给出的答案: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阻碍我演奏我的音乐,陆地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尽头,而船舶,我的音乐只能在这艘船上完成.这是多么清醒、多么了解自我的人才能做出的思考与选择,而最终,六吨半的炮弹亦未能使他离开那艘船,死亡的威胁相比于过自己想过的人生都不值一提,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心灵真正的自由。
毫无疑问,1900是孤独的,而要么庸俗、要么孤独,1900也是天才的。船上的人们和1900相知相识,可与他们不同,1900出生在这条船上,从未与陆地有过真实的接触,关于陆地的一切都只来自听说和想象。“fuck law”、“fuck regulations”,从未被规则驯化、从未在世俗中生长的他,注定是站在世界的另一边的,他冷眼观察着船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用有限的琴键弹奏出无限的美妙,船长、船员和游客都包容他,船长不会因为他用钢琴撞坏了房门而把他赶下船,他得以过一种随心所欲、自由创作的生活,和无法融入世界而选择自杀的人不同的是,在船上,他无需融人。
TO BE OT NOT TO BE。唯一严肃的哲学话题是自杀。我始终以为1900 是乐观的,在同好友生离死别的时刻,他依然像无事发生一样笑着说着,将自己不同常人的身世幽默地调侃成告别的笑话,这需要多么乐观、坚强和善良的胸襟。在我看来,1900并不是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