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芝是一个极其矛盾的女性人物,这导致她始终无法做到自洽。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中有环境,国家的大环境、原生家庭与后组家庭的内部环境、学校的小环境…但回归到根本的内部因素其实是她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的一切变化,却感知不到爱。

没有被爱过的人是无法真正意义上感觉到自我价值的。

无论是从出演爱国话剧还是进入学生组织,其实都只是在盲目跟从所处环境的那些身边的人,认为大家都去追求的价值便是自己应该实现的价值,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连自己都没有体会过爱又怎么具备对于国家的大爱?这并不怪她,她只是以为和大家一样便能从群体中获得自我价值。

自己的那些同学满腔斗志想要在爱国运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而邝裕民是其中最斗志昂扬最显眼的一位“有志青年”,这也是王佳芝最初会倾心于他的原因,因为她找不到自我价值,人会对具备自己所缺失的东西的人产生好感再正常不过。但实际上邝裕民这种自我感动式崇高理想与现实的背道而驰只能让他们在这过程中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矛盾。

王佳芝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一错再错,她是盲目的,愚钝的,同样是真实而又令人怜爱共情的,因为她在最后终于对了一次,即使这是大家公认的错误选择。王佳芝在此之前都在为别人而活,甚至可以说是不知道为何而活,直到放走易默成的那一刻,她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

王佳芝放走易默成看似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一个男人,实则不然,她是为了她自己。在此之前她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她可以不参演爱国话剧,不加入学生组织,不与自己不爱的男人做爱,但这都是被人推着走做出的选择,因为找不到自己所以只能顺从大家认为对的那个选择。遇到易默成之后她才真正体会到被爱,即使这份爱中参杂着不纯,却是真实的感受。没有在“战友”中体会到的真情,却在一个人人喊打的汉奸那里感受到了。此时的王佳芝并不被所谓外部身份裹挟,她只知道眼前的人是让她感受到被爱的人,她感受,她存在。但更可悲的是王佳芝只是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短暂的找回了自己,所以她久违的松了一口气后又陷入迷茫。在黄包车上下意识说出的回家,是她一直以来所寻求的归属感,可是哪里有家,她的家在哪儿呢,只有这段露水情缘令她短暂的体会到了家的感觉,可是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如梦幻泡影转眼即逝……

汤唯在我看来并不是很有灵气的演员,她有种顿感,形容她为木楞美人比较合适。但李安极擅长根据女演员自身特点塑造女性角色,汤唯的“顿”在色,戒中恰到好处,王佳芝这一角色对于她而言再合适不过。

李安是个温柔的人。易默成最后的那滴泪与其说是为王佳芝而流,不如说是和床铺上残留下的压痕一起构成了王佳芝存在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