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蹭着考点的猜押和建党百年的政治导向,闲暇之际看完了《觉醒年代》,选材与台词着实令人震撼,迟迟未写影评,昨日高考结束,忐忑和感慨交加,特来评论。
剧中的事件与人物精神之讴歌论证,早已老生常谈于作文中,今只想就其内涵和导向与剧友分享一二。

思想启蒙年代,每个人都是英雄。
历史的转折点上,新旧思想论战激烈,守旧的封建帝制、帝国主义军阀专制、渐变的封建地主专制、西学的君主立宪、先行的资本实践、激进的空想无政、资产地主专制与社会主义,兵戈相见,而初衷均是救国爱民的赤诚之心,留存与胜利的,则是适宜当下的,英雄的荣耀却属于每一个人。

...

革命的激情热血,终归于沉寂
仲甫与守常,从昔日的改良和启蒙者,最终投入革命事业,虽将理论化为实践,但少时的气焰终究融入了世俗,启蒙的结局则是新政党的建立和新政权的诞生,其内部未来会无可避免产生分歧,党内斗争协同革命的世俗化,消融了过往的血色年华。曾经的患难死党,必不可能再相待如故。

...

辩证理性常存,做敢质疑的坏公民。
前门大街沿街乞讨的乞丐,长辛店破败不堪的工棚,津浦线饿殍千里的难民,自然不能同胡适之一般光鲜亮丽活着,社会之矛盾是其前进之动力,没有哪个社会是完美的,不完美正是人类进步希望之所在。延乔之实践与探索,发扬了其青年之理性与朝气,终以牺牲殉道于斯,社会不乏开拓启蒙之人,缺的是为之至死奋斗的信徒。

...

若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那便让后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带来的幸福吧。愿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