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viva la vida。考试结束快十天了,天气很好,朋友崩溃过后又重振旗鼓,我脑中的一根弦好像终于能够松懈下来,所以我来写一个小小的观后感。
是的,我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不同。这也不妨碍我认为一切都在闪闪发亮。
起初我完全共感了河恩杰背负的一切压力,一度难过到看不下去。我认为大部分成长过程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套用到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就是常说的“弑父情节”。这是个体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摆脱依赖,反抗父亲。
河恩杰,作为CODA,天然地失去了作为弱者被庇护的“新手保护期”,他从一开始,便是以家庭中的最强势者面目存在的,也就是说他一直是被依赖的一个。
但他的成长历程中,“弑父”这个情节也是应该要存在的,这个故事展现的就是这个过程。只不过与普通人不同,他需要反抗的不是来自父亲和家庭的束缚,是因为自身健全而对家庭产生的愧疚感和不配得感。“多从音乐上得到一点点幸福都是对家庭的背叛”,这大概是他最初常有的状态。
我最理解河恩杰,所以我天生对其他角色怀有敌意。所以看到恩宥、清雅甚至是李灿前期许多自私的行为,我对他们的态度急转直下,一度无法转圜。河恩杰的不幸框定了我的立场,可这样是不对的。
这世间的不幸有太多种,这里却全部来源于家庭(最身不由己无法自控的一种)。这是我认为最不合理的一点。大家相聚是为了止痛,但用爱止痛,爱消逝的那一天,痛只会加倍返还。
所以我能看到,对于找到痛的根源、与自己和解,恩宥、恩杰都出色地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我很快慰,很感动,因为这才摇滚,这甚至比相爱摇滚。
所以后期我看到编剧把每一条线填得圆满,然后以一个童话结尾,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苛刻。允许角色的不完美,允许角色积极地寻找答案即使会犯错误,这都是对真实自我的一种接纳。更何况他们本就是一群伤痕累累的小孩,为自己考虑得多些,不过分。甚至可以说,他们竖起的会刺伤他人的尖刺,是另一种形式的求救。
生命万岁,成长万岁,不完美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