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reatment《扪心问诊》是美国HBO电视台在2008年推出的心理剧,目前我看了第一季,共43集,每集27分钟左右,对应现实中一场完整的咨询(大约50分钟)。整剧几乎完全在咨询室內开展和推进,演员们全员在线,给人以强烈的沉浸感。对条件有限但又想近距离感受做心理咨询的人来说,这部剧能很好地满足好奇心。

咨询师是50多岁的保罗,来访者是30岁左右总是维持不好感情的萝拉,10多岁试图自杀的体操运动员苏菲,30多岁在巴格达上空投下炸弹造成儿童伤亡的空军艾利克斯,以及每次吵架只能通过做爱和好的年轻夫妻杰克和艾米。剧里还有一位很重要的角色,已退休的吉娜,她是保罗的咨询师。

在这篇观后感里,我将主要介绍来访者萝拉和苏菲以及咨询师保罗的故事线,这些咨询过程有帮助我解答以下疑惑:心理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发展感情吗?我们的创伤从何而来,怎样终止重复的创伤?心理咨询真的有意义吗?

罗拉在保罗这里做心理咨询有一年多了,有天她突然对保罗表白,保罗感觉到了这种暧昧,但作为咨询师他必须恪守原则,他告诉萝拉那不是爱,“是你在借助我逃避现实的困难。”萝拉长得十分好看,也很聪明,向来只要她喜欢的人都会喜欢她,保罗的拒绝让她不甘心,她想更多地了解保罗的私人生活和引入第三方——假装和保罗的另一个来访者艾利克斯谈恋爱——激发保罗的竞争意识,以此证实自己的看法:咨询师和我之间有特别的感情。

萝拉知道艾利克斯会跟保罗讲他们的“恋爱”细节,保罗确实也打破了自己的职业界限,在和艾利克斯的咨询过程中隐秘地探寻有关罗拉的生活细节,同时通过给艾利克斯客观中立的符合工作原则的“不给恋爱意见”来杜绝他这个潜在竞争者。( 注:这里有我很强的主观判断,不一定是保罗真实的意图。)

受到道德约束折磨的保罗不得不联系他过去的咨询师吉娜来缓解内心的恐慌,吉娜告诉他,这么一个会强烈表达情欲且让你受到了影响的病人,最好转介绍给别的咨询师,保罗大怒,说要对自己的来访者负责,可这看起来更像是保罗在回避咨询失败所引发的恐惧或者报复出轨的妻子所找的借口。妻子出轨一定程度上是被丈夫“陷害的”,保罗把所有时间都倾注在来访者身上,很少关心家里人。

看到这里我很揪心,虽然我知道咨询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像任何人一样产生工作上的失败,可如果他真的和来访者谈恋爱,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在我看来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会觉得可怕,来访者和咨询师所掌握的信息极不对等,任由咨询过程中产生的“爱”发展下去违背职业道德,对来访者、甚至整个行业的存在和发展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吉娜引导保罗知道自己的“恋爱模式”源于何处,他找对象,就是找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人,妈妈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所以他找凯特这样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老婆,在婚姻出现问题时,他又被不压抑自身情感的来访者萝拉给吸引住了。

萝拉的妈妈去世以后,爸爸一蹶不振,她跟爸爸待在屋里,因为害怕悲伤,都不说话,她说:“站在厨房做煎蛋时,沉默让我感到痛苦。”她的压抑情绪通过和一个40多岁的熟人(不记得是什么关系了)上床来释放,保罗问她有没有感觉那个熟人在占她便宜——萝拉当时是一个失去妈妈、爸爸也没力气管她的彷徨的未成年人——她极力否认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是我勾搭他的”。保罗问:“在上床的那两个月里,你爸爸什么都不知道吗?他的房间就在隔壁。” 萝拉说:“他每天看起来很消沉。”保罗说:“那个熟人应该要有道德底线,他可以推开你。”

这是萝拉做咨询一年以来第一次向保罗说起这些,这个信息很有用,它帮保罗意识到自己对萝拉的爱同样不符合道德,因为萝拉后来喜欢别人就是基于最开始的那种情感模式,用关心年纪比她大得多的破碎的人来替代自己需要的被照顾,“当我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去他的豪华酒店开房时,我觉得自己很重要,也很成熟。”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和妻子关系不好,分居了,萝拉对保罗的描述也是:“从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爱上你了,你那么的脆弱,我想要好好爱你、保护你。”

在萝拉说出这些之前,保罗还试图通过向吉娜发难来合理化自己对萝拉的爱:“是谁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谈恋爱的?她不找我咨询就好了,六个月后?一年后?我们总可以一起恋爱。”吉娜却坚定地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 保罗说:“你太无情了,我和你不一样,我对来访者抱有同理心,总有人可以理解我。”吉娜说:“那你去找那样的人给你做咨询。”

两人平复下来,吉娜语重心长地告诉保罗:“我不想你做出令自己一辈子都会后悔的事。”和来访者发展恋爱关系,后面肯定会反噬咨询师,吉娜看到了这一点。

在21集结束时,萝拉抱了一下保罗,保罗拍了一下她的背,那一刻我的心再次提到嗓子眼,不停地祈祷:“别上床别上床别上床。”万幸,他们松开,体面地说了再见。

到第26集,萝拉以朋友的身份再次来到了保罗的咨询室,保罗竟然坦白了对萝拉的感情,看到这里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但接下来保罗说了一件往事又让我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十四岁时,暗恋30多岁的生物老师,把写的很长情诗夹在作业本里交给她,有天实验室只有他们两个人了,老师关掉灯,站在他面前,保罗感受到了她的呼吸,闻到了她身上的香水味,但他感受恐惧,扭头就跑掉了。保罗说:“感谢那个老师对我的仁慈,她用这样危险的方式,让我看清楚,我想象中的爱和现实有多么不同。” 他用这个方式告诉萝拉,“你爱上的这个我,是你想象的投射,我是你的咨询师,也是你的好朋友,我对你当然有很深的感情,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上床。”

在这个引导下,萝拉找到了正视16岁的自己和那个40多岁熟人之间的事的勇气,“他脱了衣服,也脱了我的,看得出他很专业,他用口水抹在**上,在那一刻,我感到很恶心,想要逃跑,可他说我是一个成熟的女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没能逃脱得了。”说到这里萝拉哭了起来,“我那时渴望有人可以拥抱我,把我从家庭里的伤痛中带走,但不想他睡我。”

看到这里真是心痛极了,保罗也给了她一个拥抱,说:“你不需要责怪自己,你那时才16岁,不知道那些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时萝拉想去吻保罗,保罗再次拒绝了她,萝拉气到打算摔门而去,保罗跟过去,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然后再次体面地说了再见。

保罗和妻子在吉娜那里的心理咨询结束了,保罗一次又一次地责怪吉娜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咨询路径去解读他们夫妻之间的问题,吉娜无论对凯特说了什么都会引发保罗的防御,吉娜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来警告保罗,“让凯特自己说话,让我自己说话。”凯特意识到自己夹在他们两个咨询师之间像某种道具,她选择了终止。

这里可以看得到,咨询师如果把工作经验用在家庭中,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始于极限》里的作者之一铃木凉美,她的母亲也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她说自己的一切都被母亲解读清楚太窒息太压抑了,长大以后,母亲越是不允许她做什么,她就越要做什么,她需要通过反抗这个“什么都看明白了的母亲”去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保罗责怪吉娜是学院派,每天缩在自己房间里,“保守抽离”,不敢接受来访者查理对她的爱,造成了查理遗憾的一生,说她是“活在虚幻世界里昏昏沉沉的蜘蛛。”可通过吉娜的回答,我们知道那些都是保罗的投射和想象,他想通过攻击吉娜的不勇敢来合理化自己和萝拉之间的感情。实际上,吉娜清楚自己是很情绪化的人,所以才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冷静和中立,“查理的确是我见过最有活力的人,我想睡他”,可她没有,“不仅仅是因为职业道德,而是我不想成为的那样的人,我更爱大卫,尽管他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他让我去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如果有来世,我还是会选择和大卫在一起。我很遗憾,你都看不出来我对大卫的爱有多疯狂。”

保罗说:“对不起,我从没听你这样说过他。”

吉娜说:“难道什么东西都要说出来吗?”

最后吉娜也选择将咨询停止在这里,“两个月以来的相互攻击让我疲惫”,她告诉保罗:“也许爱是可以超越一切规则和道德,我又知道些什么呢?也许萝拉是你的大卫,只有和她在一起你才能做你保罗,那就去找她。”吉娜是被逼得没办法才给出这个“不符合工作准则”的建议,但我想她是以朋友的身份说的,她意识到保罗被逻辑困住了,他需要有人看见并肯定他内心的挣扎。

最后一集,保罗去找了萝拉,他们坐在沙发上,保罗再一次表白,结果聊着聊着,保罗又开始习惯性地进入工作模式去解读萝拉的话,那种暧昧缠绵的东西一下就被打破了,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来到了房间,在萝拉脱衣服时,保罗惊恐发作,等平复下来,萝拉已经不想要他了。

这样的处理既危险又令人信服,当“爱”占据我们的时候,不承认和逃避反而会增强“爱”的感觉,而走到“爱”面前,可以帮看清楚,激情的“爱”并不能带我们走出真正的痛苦,那只是一种重复的短暂的逃避模式。

作为电视剧来讲,编剧完全可以把剧情往“心理咨询师爱上我”这种狗血方向写,但谢谢她没有这样做,整个剧的基调围绕着“爱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充满愧疚”在开展,自始至终。

下面,我将写来访者苏菲,保罗是怎么和这个叛逆的想自杀的青少年一点点建立起信任,并帮助她看清楚创伤从何来的?

有天他对苏菲说:“我只能治愈我爱的病人,如果对这个人没有情感,我无法实施治疗。” 苏菲说:“爱不是随便说说的吗?”保罗说:“你有次来,带了艘船,你说如果我透过船上的玻璃,会看见更多的世界,我是在那一刻决定爱你的。” 苏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在此之前,苏菲测试过好多次保罗,先是借淋湿让保罗给她换衣服,看看他是不是会像自己的教练一样占自己便宜,(保罗让妻子帮忙处理了),然后在厕所偷吃了保罗大半瓶的安眠药,想看看保罗会不会因此放弃她(她这样做极有可能被取消参加奥运会的选拔资格),保罗不仅没有那样做,甚至还给精神科的朋友打电话,让他们别把苏菲关起来。保罗说:“我只是差不多通过了你的测试,说差不多,是因为你不信任我到需要用在我面前自杀的方式来验证我对你想要负责的真心。”

在第33集,保罗引导苏菲看清楚了自己混乱的心灵由何而来。一直以来苏菲背负着父亲出轨的秘密,她痛恨妈妈,“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事情她看不出来”,同时又害怕告诉妈妈真相,怕爸爸妈妈因此彻底分开。

可这位她自认为爱着她和她有心电感应的爸爸,实际上早就离开她和妈妈了,妈妈虽然在她看来愚蠢软弱啰嗦,可一直守在她身边。

后来,保罗还用圣经里的故事去启发苏菲去看到为什么她一定要把父母的错转化到自己身上。

“新约里说上帝是仁慈的,人类是邪恶的,这个理念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广播,它解释了人内心的冲突。如果教义反过来,变成上帝邪恶,人仁慈,那世界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想象一下,那个更高的力量会加害我们,我们的内心该如何自洽?”

基于同样的心理模式,苏菲不得不把父亲的出轨、母亲的软弱都归因到自己身上,“一定是我做得不够好爸爸才出轨,一定是我绊住了妈妈,如果不是我,妈妈也有可能去开始新生活。”只有不断地责怪自己,去修正和改善自己,爸爸妈妈才有继续在一起的可能,就可以去除“被遗弃”的恐惧。可她作为一个孩子,不具备修复成年人伤痕的能力,当他把自己逼到极限都发现不能改善大人的困境时,就只能去自杀。

保罗说:“你爸出轨,让你成为他的同伙,是在虐待你。”苏菲说看了自己四年级写的日记,那是爸爸离开他们以后写的,她在日记向哈利波特里的一个角色写信说:“我们以后只能靠自己了。”保罗问她把日记放在哪里,苏菲说床头,保罗问没有藏起来?苏菲摇头,保罗说:“注意到了吗?或许你在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妈妈看到你的日记,让她知道你的脆弱。”

保罗引导苏菲打开心门,帮助她去看到她作为一个孩子的恐惧,以及父母的缺失对她造成的影响。注:这也是心理学教科书般的呈现:承认痛苦,看见痛苦,痛苦的力量就会被削弱。

在41集,苏菲的爸爸突然出现在保罗家门口,他怪苏菲怎么最近怎么不联系他,实际上苏菲打了电话,只是没留言,他忙着谈恋爱没接到。他对苏菲的心理咨询感到警觉,觉得是不是心理咨询师教唆了她什么,要跟着进去做咨询,苏菲说这是我的咨询时间,你不能去,他不管,执意闯进去。

看到苏菲的爸爸,保罗有些意外,说如果你非要来,那就下周,我需要做准备。

爸爸感到很生气,离开现场,看,他是不是更像那个没长大的死小孩,苏菲不得不追上去安慰他,但他们吵了起来,爸爸责怪苏菲:“我应该把你养育得更聪明的。“苏菲第一次反了抗这个任何人都不能说他不够好的爸爸,她说:“你没有养育过我。”爸爸问:“你说什么?”看到这里我都要吓死了,很担心苏菲被愧疚心击垮,结果她勇敢地说出了真相:“你是没有养育过我,你为了别的女人离开了我们。”

苏菲重新回去做咨询,过了一会,爸爸又敲门,保罗问:“你确定让他进来吗?”苏菲说行。

一进来,这个爸爸就声泪俱下,说自己多么爱苏菲,列举为她做过的事,说他知道所有发生在苏菲身上的事,苏菲说:“你不知道,上次车祸不是意外,是我活得太累了,故意撞上去的。”

爸爸感到很震惊,苏菲说:“是啊,你早就离开我和妈妈了,你选择了其他人,不是我。”

爸爸狡辩:“大人的事很难说的嘛。”

苏菲这时不想再和他说话了,要他出去,爸爸不肯,苏菲说:“我不会再允许你想以前一样随意进出我的生活了。”

爸爸这时怪保罗:“是你教我女儿说这些的吧?”

保罗说:“她在我这里说了很多埋怨和憎恨的话,但也说了很多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好好爱自己的期待。”

爸爸不说话,出去了。

苏菲看着保罗,说:“我刚把我爸赶出去了。”

保罗说:“这是你的重大顿悟,你能在你愿意时让父母进入你的生活,也能在不愿意时阻止他们介入,这是成熟的象征。”

苏菲担心地说:“或许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保罗说:“不会的,你把真相告诉他,也许他后面能明白是他造成了你的痛苦,他或许会想做出改变。”(注:这里也对应心理书上的话,一个真正爱我们的人不会因为我们说了恨ta就会真正离开我们,反而,信任会因此重新生长出来。)

苏菲问,“你觉得人会变吗?”

保罗说:“会的,你就变了是不是。”

最后苏菲走的时候,拥抱了一下保罗。

真是很好哭,保罗治愈了一个长久以来反向照顾父亲的女儿破碎的内心,同时为保罗或者我自己感到高兴,心理治疗真的可以帮助到人,不要怀疑,不要害怕。

苏菲的咨询过程里,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很受启发,苏菲说你是心理医生,家里人都可以找你做咨询吧?保罗说:“我不能为家里人做咨询。”苏菲说:“因为你就是构成他们痛苦的原因之一是吗?”保罗苦涩地笑一笑。

作为心理咨询师,保罗治愈了许多困难重重的来访者,但他同样处理不好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我想到自己,和爸爸谈到一些对人生的看法时,他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轻视,觉得我不成熟,觉得是我没有经历某一种特殊事件才继续保持着脆弱的理想信念。我读心理书,在朋友圈分析自己,也被人隐秘地痛恨,“你甚至连孩子都没有,怎么知道做父母的难?那些理论都是空中楼阁,实施不了的”,我理解那种刺痛感,会担心某天自己真的会摔跤,输在他们所认定的世界面前,可看完保罗的工作和生活,我释怀了,“我为什么不能摔跤呢?”正确和顺利从来不是我的追求,对我来说真正迷人的东西是去弄清楚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是去到情绪的背面把控制我们的东西给看清楚。

在第40集,保罗陷入崩溃,妻子不再同意和他继续进行心理治疗,他的咨询客户里也有一对即将可能离婚,最可怕的是有个病人在飞行任务中意外死亡了,保罗开始否认自己的工作,否认眼前给他做心理咨询的吉娜,否认弗洛伊德,否认整个心理学,他痛恨地说:“我们强迫病人去正视自己。”这也是我在写作里的困境,怕伤害到被我写下的人。

吉娜说:“你没有强迫他们,你只是告诉他们他们所不了解自己的部分。”幸好还有吉娜,她总是坚定并清晰地告诉保罗哪些是你该承受的、哪些不是,就像保罗在清醒时给予病人的支持一样。

片头里是一段管道里流通的水,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也在此吧,他们不为任何人的人生做决定,他们帮助人把内心积郁的情绪流动起来。(这部分是角角告诉我的,我正好联系了起来。)

剧里出现的所有来访者,甚至心理医咨询师本人,他们的创伤都来在于在很小时就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所以我要再一次强提醒:我们是成年人,可以好好照顾自己,尽量不要让未成年的小孩去实施反照顾,不要用“你很懂事”来架空他们,不要转移责任,因为早熟的小孩会为他们后面的人生付出巨大代价,是很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