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真的是我有生之年看过最能让我尴尬的剧了。
别说心理学专业的人了,就连是稍微了解一下心理咨询的人,都会被这剧脱离现实生活、凭空捏造的心理咨询尬住吧。
对一个处于应激状态要自杀的人用这样的语气真的合适吗?那个人真的不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电信客服吗?
还非要强行搞人工和AI的矛盾,说数据分析不靠谱,强调人的情感在心理咨询的重要。虽然但是,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结论都是要基于数据分析啊!心理学真的不是光靠主观就能发展起来的啊!科学心理学真的是依靠严格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才确定了它在科学领域地位,而不是被当成伪科学。他们两个真的是没有矛盾啊!现在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就是因为缺少科学的管理和培训,现在还宣扬这种错误的以人的主观为主的心理咨询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过分啊!
还有心理咨询师和学心理学的真的不是神探啊,这真的是外界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啊!确实,我们需要保持敏感性,但这是对情感线索的敏感啊。我们不是真的不是超人,真的没有这样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判断力啊啊啊!真的不要再有偏见和刻板印象啊!
而且不要再强调多巴胺和快乐的关系了啊啊啊!多巴胺是通过提高分泌水平产生驱动力,它是冲动的神经递质啊,只会让你产生不适,当你完成目标后水平才会降低而缓解不适。多巴胺更多的是和药物成瘾、游戏成瘾这些成瘾行为有关的,当得不到满足感到的都是烦躁和焦虑啊!内啡肽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啊!明明它才是能产生平静的快乐的物质啊,它才是真的是幸福的指标啊!如果是你的恋爱的快乐都是来自多巴胺,那你的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没有承诺,只剩性欲,是迷恋式的爱情啊!
靠分析别人的衣服颜色推测特质真的靠谱吗?它们真的相关吗?学过心理学的人还相信这些真的对得起各位祖师爷的棺材板吗?这样拍真的不是在给心理学抹黑吗?
题材很好,但这样拍真的不是在替心理学反向宣传吗?外界对心理学的看法本来已经够歪的了,心理学真的不止有心理咨询,心理学也不是思考人生,心理学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它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我们研究的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人格等等。现在的这波宣传,让别人也觉得心理咨询也是神神忽忽的。结果就是更多人想学心理学,然后那些不明真相的高中毕业生报了这个专业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学的都是各种实验各种理论模型啊,那时候就会后悔到想死了!
最后,毕淑敏真的这么缺钱吗?真的不怕晚节不保吗?
分割线 ——————————————————我真的是学心理学的,不要再问我你懂心理学吗?你懂心理咨询吗?你什么流派?(我学院派[狗头])就不放学生证了,怕被人肉,其实也没这么怕。
纠正一个点:
我又看了一遍,她肯定了ai有数据支承,有这方面的优越性,也说ai虽然掌握了理论,但懂人心,不会说人话,我很赞成这个说法。我之前误解成她反对数据分析了,不好意思。但我觉得如果这部剧考究一点,应该用心理学不能太依赖数据和统计分析这样的话来反对ai算法,因为心理学对统计多多少少有一点滥用(个人感觉),心理活动很复杂,变量非常多而且难控制,就使得数据分析结果更不靠谱了,所以不能过度依赖。
还得说一句,我并没有否认这剧里出现的所有专业知识,比如对咨询室的布置那一块就很好,你能了解到正确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否认,这剧就是考究不严谨,混杂了很多错误的东西,对相关关系的滥用,还又重复那些经典误解。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夸大了,真的没有这么神奇,没有这么令人内心澎湃。大众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误解够多了,以至于我每次说我的专业时别人都直接默认我是干心理咨询的,甚至是去精神病院当医生的,就以为学心理学就是每天那里思考人生,研究人性,其实真的和想象中的非常不一样。这剧据说是有找心理学家求证过的,编剧里还有毕淑敏,那么拍出这样的内容,他们真的不会觉得这这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反而加深了刻板印象和偏见吗?这剧传达出来的对心理咨询的描述,真的不是夸大的、歪曲的吗?真的每一个观众都能拎得清艺术手法和现实吗?难道拍出一部严谨的偶像剧这么难吗?
最后,我还会继续看的,有空的时候还会继续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