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将你在工作中遭遇到的性别歧视、性骚扰,甚至是性侵的经历公之于众,你会选择实名发声吗?
就在上周,洛杉矶郡最高法院正式宣判前电影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包括强奸罪在内的三项性侵罪名成立,他可能面临24年监禁。
至此,这项给好莱坞带来大地震的性侵事件,再度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尽管早在五年前,这位在好莱坞堪比上帝一般存在的巨鳄已经轰然倒地,然而这一路以来,真相的调查与揭露却是那样的艰难。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影片,就是聚焦于该事件的始末,以电影的方式直接对抗电影背后的“恶魔”。
两位《纽约时报》的女记者,一步步揭发韦恩斯坦背后数十年来触目惊心的丑闻——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韦恩斯坦是谁?
他不是明星,但坐拥90多座奥斯卡小金人,
一手操纵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美国电影界大奖,而这一切都是靠着他高超的公关手段。
作为当今世界电影界极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是TWC的老板、米拉麦克斯的创始人。
25年来,他领导的米拉麦克斯公司制作和发行了大量经典电影,也为他赢得了“现代电影的挽救者”的“美誉”。
1996年《英国病人》、1998年《莎翁情史》、2002年《芝加哥》、2003年《指环王之王者归来》、2010年《国王的演讲》和2011年《艺术家》……
这些最佳影片的奖项,无不是由他一手操纵而得来的。
甚至正面对撞大热的《拯救大兵瑞恩》,《莎翁情史》也能一举夺魁。
当然同时,也收获了史上最水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演”的调侃。
他曾说:“我睡了詹妮弗·劳伦斯,所以她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后。”
在好莱坞,与其说感谢上帝,不如感谢韦恩斯坦。
影片《她说》根据畅销书《她说:打破性骚扰的故事,帮助点燃了一场运动》。
讲述了这位“好莱坞上帝”是如何在女性团结的力量下,得到应有的惩罚。
《纽约时报》女记者乔迪·坎托尔与梅根·吐赫二人在报社主编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揭露美国,无论是政坛还是职场上的霸凌与骚扰。
收到装有排泄物的恐吓信、做完产检后接到扬言要将她“先奸后杀”的恐吓电话、穷追不舍闹到电视新闻的抹黑......
然而,这一切都是为正义发声的代价。
而这一次她们将矛头对准了强大、已经约定俗成多年的好莱坞“规则”和“体系”。
揭露的对象,便是在好莱坞可以通过其高超的公关技术,在奥斯卡等多项美国电影大奖评选中呼风唤雨的哈维·韦恩斯坦。
长久以来,韦恩斯坦也曾遭受过指控,但是这些微小的声音最终都石沉大海。
起初,乔迪对曾经任职于米拉麦克斯公司,和与韦恩斯坦有过合作的女演员们进行询问。
但是她们不是冷笑着挂断电话,就是认为不会有人愿意提及此事。
这让她们的调查,在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
与此同时,怀孕的梅根也诞下了自己的孩子。
初为人母的她面临人生的新体验与工作上的不顺利,渐渐地陷入了产后抑郁。
幸得她的丈夫仍旧是体贴地细心照顾她。
一位可能提供证据的当事人罗斯,再度拒绝了乔迪的调查请求。
因为此前她的政治演讲稿被《纽约时报》刊登在了娱乐新闻板块,这让她感受到了性别歧视。
而更加令其心灰意冷的,还是曾经的正义直言,换不回任何的效果和改变。
是的,没有人愿意直面可能带来的危险和恐吓,也没有人愿意再次揭开曾经内心深处不愿再度提及的伤疤。
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转机。
罗斯再度打电话过来,告诉坎迪这种性别虐待在电影业比比皆是 ,几乎是每家制片厂的常态。
罗斯开始试图回忆那段痛苦的过去。
罗斯曾经也是一名有着光明前景的年轻女演员,直到她被韦恩斯坦所强奸。
事情终于有了突破口的坎迪心中五味杂陈。
她的直觉告诉她,罗斯的事情不是个例,应该曾经有无数的女性遭遇过同样的骚扰,
而且如果她们不采取行动,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遭到同样的灾难。
她们没有畏惧面前的困难,依旧坚持调查,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开始说出自己的故事。
艾希莉曝光韦恩斯坦要求她提供性服务,在拒绝了他后,在事业上遭到了韦恩斯坦的报复。
她们中的大多数,不是受到侵害后把秘密藏在心底不敢说出,就是说出来后遭到了韦恩斯坦的报复。
产假结束后的梅根回到工作岗位,主编邀请她加入调查韦恩斯坦事件的团队中来。
但是之前揭露特朗普的丑闻,但其最终仍旧当选了总统,这让她很是挫败。
几番鼓起勇气,梅根也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
两人为之不断奔走,最终收集到了大量证词。
因为她们都是遭遇性侵的受害者,报社不会主动的暴露她们任何的信息。
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实名作证,则可以大大提高报道的可信度。
与此同时,韦恩斯坦方也打来电话,步步紧逼。
就在全员结束与韦恩斯坦的电话会议后,坎迪的手机铃突然响起,是艾希莉!
艾希莉的决定,是巨大的突破口。
随后她们再次向相关人员致电,确认了韦恩斯坦曾经签下的和解书的数量。
她们快马加鞭地编辑着新闻。
全组的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仔细地校对着每一处细节。
屏幕上闪过每一位愿意为此事实名发声的当事人的名字,
仿佛是星星之火,以成燎原之势。
最终,随着鼠标敲击发表的那一瞬间。
多年陈冤终于昭雪,无数罪恶终于公之于众。
影片本身没有过多的技巧,或是情感的铺陈。
真正令人为之颤动的是影片原型韦恩斯坦事件中由「她们」共筑的传奇。
片中坎迪问梅根,到底怎样她们才有可能实名?
梅根说,也许只有当”她”变成“她们”,是一群“她”而不只是一个“她”、一起站出来的时候。
回到现实生活中,从2017年秋天开始,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发布长文报道揭露哈维·韦恩斯坦这些年来对女性员工进行性骚扰和猥亵的事件。
同时有几十名女明星站出来揭露韦恩斯坦曾经的性骚扰和性侵恶行,曾被视为好莱坞巨人的韦恩斯坦倒下,揭开了Metoo运动的序幕。
一个个的“她”,和一群群的“她们”,开始在全球各地涌现。
《她说》二字,是一个又一个曾遭遇到伤害,不愿回忆痛苦的「她」。
最终鼓起勇气,以真相之名挺身而出的「说」出真相。
Metoo运动开始作为一个标签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
媒体对于性骚扰的广泛报道和讨论,推动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开始使用这个标签来公开他们遭受性骚扰的经历,后来甚至演变到了游行。
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短短几天里,已经有来自85个国家的230多万条MeToo话题推文。
超过2400万人参与了对话,发帖、反应和评论超过7700万次。
Metoo 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女性正确的认识到了性骚扰, 让性骚扰不再是只属于女性难以启口的经历。
是Metoo让女性意识到了,遭受这些并不是自己的错。
这篇报道,这场运动推翻的不止是韦恩斯坦一人的恶行。
它撬开了好莱坞,乃至整个全世界受到过性骚扰的受害女性、男性以及跨性别者无助而又沉默的嘴,
让受害者勇于发声,让真相敢于在阳光下大白于世。
*本文作者: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