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相当有野心的作品,伍迪艾伦讨论的主题几乎成为了属于美国的“现代性哲学母题”,这对作为主题的二分的范畴便是“同化”和“自由意志”。

现代美国社会似乎是一个同化的大熔炉,它把一切人卷入其中,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人都变成了它的一部分,形形色色的人、各民族的人都在这个熔炉中被打上了美利坚的烙印。泽格里将被同化的特点推向了极致,他像变色龙,和谁在一起就拥有哪个群体的特征。

这种“被同化”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个人自由意志的丧失,因此泽格里追寻自由意志成为了电影的主线,因为这种品质是美国人极为看重的。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工业”似乎成为了一对儿密不可分的概念。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被同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社会下,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一切都被纳入了二进制的计算性思维之中,此类文化塑造的个体也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被同化,被周围的人同化,也在被文化同化。我们都处在“被同化”与“追寻人之为人的自由意志”之间游离。这便是西力传极为深邃的主题。

在影片的推进过程中,伍迪艾伦展现了数不尽的黑色幽默,充分展现了似乎是北美犹太裔知识分子的共性。私以为最精妙的设计便是女主说自己不是医生,自己在装医生,让泽格里医治自己,这让原本就没什么自我意识的他狠狠被拿捏,交出了自己潜意识的底牌。

伍迪艾伦借电影几乎把舆论媒体的特点讽刺了个遍。舆论会造神,也会将人打入死囚牢。群体貌似总是和理性水火不容,像《乌合之众》所描绘的那样。舆论造神是因为泽格里事件的趣味性,等他火了之后各种和他有关的人都跳出来蹭热度,包括但不限于和他生过孩子的,最过分的是跳出来个老妇人指责他刷的墙不行。这很容易联想到黄一鸣之流,流量为王成为了宿命。泽格里被这股力量托起,也被这股力量反噬,他又陷入了危险,也就又捡起了他的保护色,又想极力融入群体之中。

然后最讽刺、最黑色幽默的一幕来了,美国人民给泽格里带来了恐惧,纳粹集团却让泽格里感受到了群体的“温暖”,也是,没有比纳粹集团更有极端群体意识的群体了,在这里面你不需要有自由意志,让群体的浪潮推着你走就好了。

但这是个美国电影,泽格里最后也背叛了纳粹,开着飞机横跨大洋,他又成为了英雄。结尾相当之符合美式的大团圆,他找回了自由意志,告别了纳粹,成为了美国的英雄。但这种大团圆背后似乎又蕴含了一点小讽刺,令人回味无穷。

伍迪艾伦的爱情观念也是值得称道的,也在这部影片中有所投射。他的爱情观的某些方面是很对我胃口的,在《西力传》和《安妮霍尔》中都能看出来,他对爱的人都是处于一种矛盾中,就像本片所说的——你做的煎饼很难吃,你并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医生;但是我爱你。这种矛盾一方面出于一种犹太裔知识分子的理性,另一方面也出于一种爱情本身的感性。爱的感性在理性的小厌恶之下变得张力拉满,令人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