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令》高门贵女,一夕灭门,流落禾阳,奋力求生。对于杨采薇来说,她的成长是一夜之间的,就像现在的霜霜一样。
“独立”二字,并没有那么简单,而采薇刚刚好就是那个用最惨烈的经历学会这两个字的“倒霉蛋”。她不再寄希望于别人的拯救,所以才会在花灯上写下“除了潘樾,任何人都行”。所以才会主动求老姜头收自己为徒,哪怕是受人偏见的职业,那也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是她的第一个内核:立于世,靠自己
她不会因脸上的疤痕而自卑自怨自艾,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那只是一段不能被遗忘的过往,那件灭门的惨案,是她这一生要去追寻的真相。三姑娘蛰伏禾阳,是放不下母亲;而杨采薇留居禾阳,何尝不是放不下真相。
很可惜,这个特质在换脸之后的开始查案的剧情才表现出来,在我看来,她对潘樾的回避,并非只是满脑子情爱的别扭,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她还未替死去的父母昭雪,如何能心安理得嫁做人妇,相夫教子,让杨采薇这个一个独立的人变成“潘樾之妻”这样一个家庭中的角色。
也许有人会用现代的思维去质疑成为人妻如何不能寻找真相?可这是古代啊,古代对女子的约束从三从四德到夫为妻纲,女子一旦嫁人,就意味着依附,意味着有很多想做但不能做的事
现在的我才明白,为何换脸后的杨采薇再见潘樾之后,会说“自己走错了路”。她真正走错的路,不是轻信潘樾,误以为是潘樾杀了自己;而是放弃了自己,走丢了查案本心,沉迷情爱一时疏忽,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这是她的第二个内核:寻真相,做自己
我很喜欢换脸后的杨采薇,这个采薇更加的完整,更鲜活,更有层次,她的性格不是脸谱化的,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对阿江是兄弟般的义气,对小笙是小姐妹的女孩子气……她的成长也不是公式化的,有对有错,有好有坏,皆出自她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