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习作选择官僚组织模型,分析电影《林肯》中的决策争锋的关键点:宪法十三修正案是如何通过的。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不是由单一个体的理性决策来决定此次的行动,而是政府内部各层级的,关注问题不同面向的政党和官僚,通过讨价还价的博弈而决定的最终行动。

表面上看美国南北战争的中心矛盾是:蓄奴制的废除与否,电影也相当程度拔高了废奴这一核心主张的道德正确的色彩,但实际上这场冲突更深层次反映的是美国的制度冲突,即联邦权力与地方州权力的冲突。

林肯及其幕僚:需要思考如何在蓄奴制问题上做文章,以达成维护联邦主义的目的,又能适当兼顾地方州权主义。提出关于全面废除奴隶制的宪法修正案,需要在党派界限分明众议院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林肯内阁必须争取到能使法案通过的选票,要做的就是争取整合所有共和党选票和使部分民主党选票倒戈。

一、与共和党党内的反对票博弈

1、党内保守派(布莱尔家族)

共和党保守派代表大部分美国人的想法,蓄奴问题可以妥协搁置,主张程序正义,首要目的是保存联邦统一,希望联邦政府尽快和南方政府组织谈判媾和,结束战争。

林肯及其幕僚的策略:林肯表面上同意了布莱尔的和谈要求,稳住选票;但实际上一定不能同意和谈,否则法案就不再被通过,林肯政府的发动的战争违宪,联邦与地方的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

谈判结果:最终林肯直接写口信否认存在南方和谈的特使,和谈路线不复存在,布莱尔家族及其部下共和党议员全部投票赞成法案通过。

2、党内激进派(史蒂文斯)

共和党激进派要求不止通过宪法修正法案,且提出更激进赋予黑人更多的权利的要求,首要目标是废奴,南方州是否回归是次要问题,预计按照自己的计划通过修正案,不肯与林肯合作。

林肯及其幕僚的策略:“说故事的人”林肯亲自下场安抚,修辞术演讲的力量

谈判结果:激进共和派理想主义者的妥协,选择与林肯政府合作通过法案

二、与民主党党内反对票的博弈

1、坚定的民主党人

坚持蓄奴主的白人至上主义,解放黑奴是违反自然法则,经济上也会带来伤害;比起关注蓄奴的公义问题,更关注法案的通过会进一步侵犯州权,必须反对法案为地方州权辩护;相信南方会派出的和谈特使,只要维持蓄奴制,战争就会结束。

林肯及其幕僚的策略:放弃争得这部分人选票。

谈判结果:破裂。决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时刻中心决策者都能使自身的意志得到贯彻。

2、动摇的民主党人

并没有明确立场,大多是作为党派的跟票者,本身是利益的摇摆者。

林肯及其幕僚的策略:

①雇佣政治掮客用职位交换这一间接金钱收买的手段来收买这些动摇的民主党人。

②利用布莱尔家族权威,政治胁迫个别民主党议员转票。

③“说故事的人”林肯亲自下场安抚,再用修辞术演讲的力量,对废奴精神做人道主义演讲到的感召拉拢部分民主党议员

④南方和谈代表出现,但林肯下令并未按时将代表送至华盛顿,为众议院代表投票争取时间;投票当天林肯直接写口信否认存在南方和谈的特使,彻底否认和谈路线的存在。

谈判结果:对点施加策略,精准拉拢到部分选票

三、最终决策结果

众议院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

四、西庇阿的梦

约近200年前,托克维尔有言: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联邦党人文集》想要缔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政治世界,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借助人的利益与激情的对抗的党争性纷争,通过代表原则让人们不直接参与政治,却能发展人民的意志。分立与制衡权力,意味着权力的问题从此被视为权力内部的制度性安排,社会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简化为简单及和谐的制度,只政治决策的内部解决问题,一种高度寡头的政治模式形成。

林肯政府在内战中的决策就是展现现代政治特征的代表事件,政府的日常运作不可避免地变成党派内部的寡头官僚政治,而作为真正的人民的大众的政治行动已经远离了国家,从这种意义上古典政治终结,我们步入韦伯所预言的作为国家机器的现代政治时代。

亚伯拉罕·林肯,这位处于权力顶峰却又处处面临掣肘的政治家,在常规和惯例中灵活活动,这种人格是韦伯所提及的政治家人格,包含激情、责任感和眼光,这不是指向一种完满的人格,而是一种在有限的、局部的工作中实现的人格,这是铁笼之中的微光。

很难相信像林肯这样的政治家已经与世长辞了,而卡夫卡所描述的那个城堡的威力已经辐射到了周边所有的村庄。在现代巨大的官僚政治机器运转中,已然看不到真正的政治家,“专家无灵魂,纵欲者无心肝”,在丧失了所有作出决策与承担后果的勇气之后,只能是听命于机器秩序的摆布,在面前的是铁一样冰冷的极致寒夜,这条道路的尽头是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