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8/7.9
建议改名为《一个男人和三个替代品的故事》或《犹豫就会败北》。
日记散文体,依旧是通过对话,将人物隐约的张力在此展开,产生理解和冲撞。但是否也缺少一些整体性?
设定上,文青闲谈太亲切了,每句话都戳在心上。我这样没谈过恋爱、与同龄人交往接触也不多(尽管这有主观和客观因素),固然写不出来如此自然真实的文字,对爱情还是门外汉。此外,侯麦的整体设计实在有心,例如男主家中oasis的海报太细节了(似乎《狂人皮埃罗》也有)新浪潮一代的侯麦不愧是老文青。
但另一方面侯麦野心太小了,题材永远在知识分子的情爱纠葛中。(既没有塔可夫斯基的高度也不如伯格曼的深度,当然却有其他长处)但对于人际和情感的细微捕捉和恰当表达很出彩,比伯格曼更平易自然。但还是过于细腻和缠绵了,看多了会觉得平淡和乏味。
虽然情感题材不是特别喜欢,但对内在情感的主题表达却深得我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和男主的部分相似,无论性格还是遭遇,只不过为情所困似乎比为学业困扰更难以启齿。
男生虽有内心纠葛波澜但还是太保守了,没有自发决断的冒险激情,贪恋又犹豫不敢决断。就像苏兰所说“男人又贪心又怕风险,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没有坚定的主心骨,人际关系波动起伏,内外均充满变数。
我如今也脚踏三条船-艺考、出国留学、外培。被deadline催着抉择,摇摆不定、反复无常,直至尘埃落定、两手空空。
犹豫就会败北,这是我的缺陷。(比如电影只有到临场才决定看不看,以及打分)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7.9 B+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7.7 B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1 A-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7.7 B
选角/表演 7.8 B+
25.6.15于百子湾资料馆
第11部侯麦
夏天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类型片与《圣弗朗西斯之花》
评分:B7.4中规中矩之作,与早期新现实主义-即便有所延续、并非背离-逐渐分道扬镳。很传统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虚设的,情节的片面的、缺乏层递与关联呼应,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实融贯。(尽管比《黑水仙》这样的好莱坞版类型片要好些)戏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评分:A-8.3背景、主题与叙事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两部略有不同,影片选择德意志民族作为聚焦点-而且不带有任何审判意味,因为不是直接描绘战争和纳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作为切口-甚至是一个孩子的遭遇-折 ...
评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B+7.6简评:看的第一部罗西里尼,受到巴赞的直接推荐。中规中矩、有板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来没有显著缺憾,却难以看到真正的创新。历史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虽然有明显的剧情和制作,未摆脱情节剧的刻板程式;但需要承认在其略显机械的结构编 ...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