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如果是因为第一部想去看的可以不用去看了,因为完全是两部电影。虽然在澳洲的分级是15岁以上才能看,但全片几乎没有任何血腥暴力犯罪,台词也没有任何反社会内容,单纯讲自我认知,这种电影放在以前引进内地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把奥本海默结尾半个小时上法庭的剧情用歌舞和幻想填充到两个小时,而核弹爆炸这种高潮戏都放在了第一部,如果你连奥本海默都觉得冗长乏味的话,那就更没有看的必要了。也许会有人说第一部也很压抑也算文艺片,但是第一部结尾亚瑟起码有高光时刻,全剧的主题也很明确,而第二部是连高潮都没有,连犯罪片都不太算得上。观众就是专门来看亚瑟到底有没有小丑这个人格的。我也不知道亚瑟到底是不是小丑,但是大早上去看的我更像是疯人院里真正的小丑。
不知道这电影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不是反超英不是反社会更不是反抗命运,漫画小丑粉看了都会觉得自己是小丑,这部电影单独作为一个讲自我探索和身份认知的文艺片也是不合格的。
我这个对文戏、文艺片容忍度高的人看完真想说这不是纯纯的大烂片吗?虽然在这边看没有字幕纯听英语,但是对话我还是基本能听明白的,比纯听英语更让我觉得别扭的是对剧情的处理。在看完结尾之后更是完全不知道它这出续集的意义在哪里,为了出续集而出续集,对亚瑟自我身份认知这个点的探索也不是很有深度,想表达小丑是一种可以继承下去的精神病毒又十分的老套。
lady gaga不适合演小丑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部演成歌舞片,小丑女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想抛弃以往漫画角色的设定为第二部写一个全新剧本也不应该把小丑女这个角色改成这样。如果不是她叫哈利奎因,我完全不会把她和小丑女联系到一起。我只能解释为这部电影里的哈莉奎茵也不是这个小丑系列里的哥谭真正的小丑女,毕竟蝙蝠侠在这部电影的时间线应该还是个小孩,亚瑟坐车去法庭的路上有给韦恩大厦特写镜头。
这部在中国的票房和评分肯定是不会高的,也许有人会基于“疯狂过后重归理智”的角度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的人来说,这部看完就会觉得是诈骗。即使没有第一部的衬托,这个电影单拎出来看也是不及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