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由谢添、焦菊隐执导,于是之、郑榕等老戏骨演绎的一部电影。在这部京味十足的电影中,大千世界,众生百态,三教九流,都表演的活灵活现,可以说是人物群像刻画的典范。可虽然人物众多,却泾渭分明,人物形象饱满立体,令人拍案叫绝。
《茶馆》分为三幕,以小见大,讲述了戊戌年间、民国初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各二十年间的故事。电影镜头大都在茶馆和前来上座的客人身上,却通过各人物的言谈举止、衣着相貌和小小的茶馆的兴衰变迁,折射出了旧时代的北京城的沧桑巨变。
电影从大傻杨的卖唱声中开始,由熙熙攘攘的大街到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紧接着,便来到了故事的主角—王利发身上。子承父业的王掌柜,处事圆滑所以裕泰茶馆也常常是座无虚席。紧接着,电影通过十二分钟的时间,移步换景,松二爷、常四爷、唐铁嘴、德爷、刘麻子、秦二爷一众人物纷纷出镜,真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此时的大清已经是回光返照,戊戌变法的失败,莫谈国事的张贴,市井小民的生活状态,处处印证着常四爷 “这大清国,是要完呐”的谶语。电影有一处镜头处理得很好,秦二爷和常四爷在处理乞讨母女上的不同态度,其实是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封建势力的冲突,秦二爷首次提出了实业兴国的先进思想。
第二幕,在大傻杨的卖唱声中,故事来到了二十年后的民国。此时的茶馆,生意惨淡,人手不够,掌柜王利发虽然进行了大改良,却依旧是“改良改良,越改越凉”。茶馆改良开张,本事一桩喜事,前来光顾的却是一群掠夺百姓的大兵,可怜的王掌柜,家财散尽,就连桌布也没能保住。惆怅间,我们又一次见到了人物群像:旗人松二爷发出了“大清国不一定好,到了民国,我挨了饿”的感慨;崔先生自觉世态炎凉,堂堂大学士却“ 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算卦相面的唐铁嘴混出了一番名堂,抽着哈德门的香烟,得意洋洋道“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啊”;人贩子刘麻子最终自食其果,被就地正法,处死街口,王掌柜看着,闭紧了双眼。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卖唱的人大傻杨风烛残年,王掌柜也是老态龙钟,旧时代终究是落幕了,无产阶级登上了舞台。影片最后,萧瑟的茶馆,秦二爷、常四爷、王利发这三位旧时代的代表人物齐聚一堂。兴办了一辈子实业的秦二爷,家底被抄,悟出了“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别做好事”的真谛;宁折不弯的常四爷,吃过大清的牢饭,扛起过义和团的大枪,扪心自问,“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只盼国家像个样的他是真的“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啊”;至于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作为一个本分买卖人,他左右逢源,他逆来顺受,他懂得改良,但他挽救不了一个没落的时代,最终被旧时代吞没。三位老人,扬撒纸钱,颓然散场,只留了“莫谈国事”的牌匾,诉说着六十年间的兴替。
第一次写影评,看完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更多的是对老戏骨的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