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业余艺术家MAart
影片以1980年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出生于视障家庭的朱芷欣(吴千语饰),从小就成为视障父母甘笑红(惠英红饰)和朱国强(吴岱融饰)的“指路明灯”,但在进入青春期后有了想要出国深造的梦想,与父母之间产生诸多代际问题的故事。
故事改编自导演的亲身经历,有一些真情流露的瞬间,但也仅仅是瞬间。
一两个小时的电影能把生活中的一个小切面完整地展现出来已经很难得了,但《我的非凡父母》却眉毛胡子一把抓,塞进了太多要素,导致叙事松散细碎,主题七拼八凑,成了四不像。
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当然是聚焦于视障家庭问题。在孩子还小没有自理能力的时候,看不见的父母怎么才能照顾好呢?影片的开头,才刚学会走路的朱芷欣就因为拉下了电饭煲的电线,导致被热粥烫伤;在朱芷欣生病时,甘笑红又无法分辨哪瓶药是退烧药,很害怕孩子吃错药,像她一样发烧到失明。
同时,视障家庭的困境不仅围绕父母,也围绕孩子。朱芷欣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羞于告诉身边的同学自己的父母是盲人,在同学嘲笑“盲人观星团”的活动时,她也只好跟着一起笑。
这个自卑心态的出现是缺乏铺垫的,因为在朱芷欣小时候,影片中展现的是她很开朗地给父母念菜单、陪爸爸出门摆摊的情节,并没有说明她因为任何经历耻于承认自己出生在视障家庭。
朱芷欣长大之后有了想要出国学习画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她确实热爱艺术,有绘画天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离压抑的生活环境:
她每天要帮父母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捡叉子、找袜子),而这些小事在她眼里是父母明明就可以自己完成的,耽误了自己很多事情;
晚上想出去玩还要被妈妈堵门,妈妈直接帮她拒绝了同学的电话邀约,早上还要被妈妈摸裙子长短,买裙子也不让买背后镂空的款式;
妈妈打电话叫她回家说自己血流不止,让她错过了对她非常重要的伦敦艺术大学奖学金的面试,结果只是妈妈抠鼻屎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母女二人矛盾爆发,其中既包含了视障家庭的问题,也掺杂每个家庭都有的代沟问题。这两个主题的融合是处理得比较好的,因为它深化突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当视障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该走向自己的人生时,孩子该如何选择呢?
《我的非凡父母》没有进一步探讨以上问题,一切矛盾在一场雨中拥抱里被搁置。这个情节也是比较真实的,生活中孩子与父母的很多矛盾永远也解决不了,往往是通过解决情绪来避开问题不谈。
原以为电影要就此打止,朱芷欣的老师突然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自己大学不是学画画而是学经济的,叫朱芷欣不要放弃梦想。这段情节莫名其妙地上价值,十分突兀。
这位艺术老师还是一名义工,每周都带视障人士跑步,她恰好是朱芷欣妈妈的领跑员,最后她带朱芷欣过来给妈妈领跑,妈妈鼓励她坚持梦想出国学画画,给影片本来的真实感加了一层不合身的理想主义外衣。
除此之外,电影还穿插了一条父亲工作的故事线。朱国强工作的盲人按摩店不停地压榨员工,他本身又身患癌症进了医院,最后一段情节又把主题落在了视障人士争取权益的问题上。整体看下来影片的主题有些相悖的感觉,非常杂乱。
问题最大的一点在于一句台词,在朱芷欣还小的时候,她问父母难道不想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吗,甘笑红回答:“我们不用看啦,听新闻不就知道啦,现在这个世界非常乱。”本觉得这一句台词用调侃语气讽刺现实,设计十分巧妙。后来甘笑红表达对朱芷欣的歉意时又说:“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其实不是我自私,是我想让你看看这个世界很漂亮。”
大姐,那这个世界到底是乱还是漂亮啊?
负责任地说,如果大家是想去电影院欣赏一部好作品,我不建议大家选择《我的非凡父母》,虽然它做到了主创们在访谈中说的让更多人关注视障群体这一社会任务。
如果你是惠英红的影迷,又想去电影院里感受她有感染力的哭戏,我建议你选择粤语原版进行观看,普通话配音看着特别奇怪,有谐音梗、中英混杂等普通话处理不了的问题。
惠英红老师在这部片子里的表现也就是正常发挥,最让人震撼的点是她特地去训练自己,控制自己的眼球像视障人士一样到处乱动,这样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才让这部“平凡”片子变得稍显“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