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电视剧已经圆满收官,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写一写观后感了。《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是我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剧中女性题材的天花板,它不粉饰生活,不美化苦难,而是用客观冷静的镜头记录我们的生活。每一个出场人物不论主角配角都非常饱满,有自己的行为逻辑,不完美所以更有代入感:秀芳妈妈贪吃又爱财,但是她又有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所有人的“梦中情妈”。秀丽妈妈重男轻女,一句“我是为你好”道德绑架孩子,让孩子恨她又无法轻易逃离,但最后也因为孩子而开始醒悟。安心原来有多骄傲,车祸后就有多狼狈,她放弃大舞团的机会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想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若华在外人眼里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美丽善良,偏偏在妈妈嘴里又丑又笨。常年被妈妈忽视和打压,造成了她隐忍内敛又自卑拧巴的性格。整部剧里,若华如何找寻自我,破茧成蝶的命运最让我揪心。

若华因为从小不被妈妈重视,所以她是懂事的。弟弟车祸出事的时候,她一个人扛下了所有:鼓励大姨,安慰妈妈,探望表姐,办理弟弟后事,处理肇事者(这里的镜头语言非常值得细品),她照顾了家里所有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安慰她。她在大雨中对妈妈哭诉,求妈妈回头看她一眼,连渴望母爱都那么卑微,永远小心翼翼。如果爱人如养花,那若华无疑是在黑暗里独自生长的野花,而从没有沐浴过阳光的人是很难从自身汲取能量的,这也是为什么若华想逃离原生家庭那么难。

若华在剧中的三段感情线可以看成是若华成长的三个阶段,也是编剧借由若华的不幸告诫观众,女性的救赎只能靠自己,靠爱情或者婚姻都只是暂时的,并不会得到永远的幸福。

第一段若华的初恋,这个时候的她还对北京充满希望,还想要拥有纯粹的爱情。但是妈妈的紧迫逼人和不停灌输的功利思想太恐怖了,她不管怎么努力挣扎都逃不开,最后的初恋也无疾而终。剧中一直在暗示周凯泽是个海王,无法给若华任何承诺。若华后来又去北京找他的时候,也看到了他对另一个女生用同样的套路,说明即使没有妈妈的破坏,他俩最终也不会长久。

这之后若华虽然落荒而逃回到了老家,但她还在努力找寻出路--考公务员(落荒而逃的原因后面通过若华的独白解释了,这一段独白完整看完就能明白若华的痛苦,父母的打压式教育让善良的孩子选择怀疑和牺牲自己)。妈妈窒息的爱让若华开始出现抑郁症,和弟弟一样,到了考场就出现头晕眼花呕吐的生理反应。考公失败对若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这里开始,她变得更加消极和负面,从原来死也不愿去相亲变成了“积极配合”,奢望能通过婚姻来摆脱家庭的束缚。这些表现就是抑郁症的麻木,麻痹并不是没有痛感,清醒的时候反而是更痛苦,直到有一天超过自身承受能力而选择放弃。剧里的若华也是如此,她放弃了善良温柔的若华,变成和秀丽一样毒舌,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墙,不让别人接近,同时也把自己困在了里面。

我想如果相亲遇到的是一个普通人,也许若华会嫁给他,在没有爱的日子里慢慢麻痹忘记自己。但是编剧希望若华明白用婚姻来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安排她遇到本剧最渣的李忠。不得不说导演太会拍了,两人的遇见有多么文艺后来的拆穿就有多讽刺。还有若华和刘经纬在浴室的那段拉扯也很绝,这是若华滑下深渊前的试探,还好刘经纬最后保护了若华的尊严。

我一开始看预告也猜到最后的结局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又害怕编剧“洗白”秀丽,强行大团圆。还好编剧稳定发挥,最后借由弟弟的视频让秀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秀丽最后“替女出嫁”太6了,即符合癫妈的人设,也给母女二人的阶段性和解提供了台阶。若华在妈妈的坚持下,终于走出了阴影,重新回到北京打拼,找回了自我,至此完成了属于若华的成长。

抗争了很久的母女二人当然不会轻易就放下心结,但是北京到老家的距离终于让彼此有了喘息的机会,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她们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如何相处,但是思念会有决堤的一天。即便很久没有联系,若华最后在电话里哭着说“妈,我想你了”就是彼此依旧想念的证明。

纵观若华的成长线,她不是爽文,也不是童话,她是血淋淋的现实,是千千万万的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原生家庭不幸的若华们的故事。她们是勇敢的,有想要打破牢笼追求自由的韧劲,但同时她们也是软弱的,被生活打击的时候也想退缩和逃避。原生家庭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人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有时候努力也未必会有结果。但如果我们的人生注定要奔跑下去的话,那就让我们擦干眼泪,爬起来继续奔跑吧。虽然前面未必是一片坦途,未来还会有伤心难过的时候,但愿我们和若华一样,拥有了爱自己的能力,和若华一样去奔跑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原评论分割线----------------------

太好看了,是我看过的国产女性题材里最棒的,真正的女性题材作品!你以为的疯狂只不过是现实的缩影罢了。现实生活里有太多太多若华和秀丽,希望若华们可以最终挣脱命运的牢笼,得到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