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三峡风貌的人大概在镜头扫过时,就能立马想起那段记忆,电影里播报背景音是为了修建大坝,大大小小的县城村落会永久的埋在水底,将有一百多万移民需要安置,这庞大的数字在这一刻真切的让我感受到沉重,想起《再会长江》里不想上班的农民,她们想念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这里有政府安置盖好的崭新楼房,过去一年几千块钱的生活,现在只要按时上班,每月都有几千块,生活好像变好了,可是生活也变得让人疲惫,不自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成了机器。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点,经济发展必然会牺牲很多东西,需要变,如果总是回望过去,就会陷在永远的不足之中,过去的记忆会被美化,误以为自己回到过去可以忍受。

镜头的记录,让人真切的感受到那只在身体里刮起的大风,带来的变化是那么赤裸,暴力,已经不需要再经过任何化妆。

路演贾导提到有人评价电影的风格很中式梦核,里面确实有很多特定时代才有的东西,也许是我还不够老,没有经历这些共振,碎片化的剪辑,让我只产生了知道,看过,没有记忆,这二十二年的变化还是很惊人的,那行坐在大门口等着开工或者找工作的人,就像现在这个社会里,处在新时代的旧人,他们过往的经验都会被归零,紧赶慢赶,也只能维持生活,小人物的故事没有惊天地 泣鬼神的变化,只能用身体饱尝生活的风暴,无声的接受,并尽力不让自己显得陈旧,以此来说服老板,他们依然能干。

从只能电话沟通的时代到人人都有一台手机,到互联网时代,到现在商场常见的机器人,这些变化多么惊人。

我想起一段独自生活的记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朋友,每日只能通过时钟⏰,观察太阳与月亮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生活并不枯燥,如水一样平缓的流淌,它是否造就了我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