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琐碎细节如剔牙缝上厕所等与叙事无关的刻画显然是为了接近一种生活感

。但由于剧情上其实冲突还是比较强的,就出现了一种割裂感。既生活又戏剧,既热烈冲突又冷静克制。同样我也不觉得电影里的固定镜头能够接近一种真实生活的表现,更像是提供了一个能够长久凝视的空间,屏蔽了镜头运动场景变换的屏蔽观众会更容易靠近人物心理状态。声效上在背景声中被突出的呼吸声脚步声也达到了同一效果,这一技巧就像是声效版的光圈虚化,可以将人物从背景中剥离强化出来。小康和女主日常生活在剪辑上的并置既暗示两者性别性向兴趣职业虽异却是孤独同归,是本片一体两面的主角,又强化疏离孤独的宿命感。还有一些有隐喻意味的戏也非常好,比如小康与云雨男女一床板之隔。末尾两场戏太好。小康凝视着长发男人(他是谁不那么重要,他作为两个主人公的共同欲望投射对象此刻在摄影机之眼中被虚化模糊)呼吸急促(声效突出)如此焦灼躁动而急促不安,最终却只给予了极其温柔克制的一个吻,形式上的矛盾忽然于此处得到回应与和解,所有的热烈狂想也许都只能以一种谦卑的克制结束。最后一个长镜头的凝视里,天色尚蓝的清晨时分,女人来到公园里在有在场者的情况下(前排的看报男人)仍无法抑制的哭泣,她试图点了根烟控制情绪,像每个成年人那样学着伪装成酷酷的冷面,在影片画面转黑之前却再次放不住哭泣起来。她的努力克制在汹涌的情绪中被冲垮。这就是生活与戏剧,热情与冷静,奔放与克制的微妙关系。这就是这部电影吸引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