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了一下,庆应大学相当于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或是武汉大学。啊,我高考不可能考上的大学。

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在书桌上写着“2023到非洲去”。以我在那穷乡僻壤非尖子班才中上的水平,目标是厦门大学。

我一直以来都不是优等生,属于普通班里拼尽全力感觉才能勉强中上的类型。与之相比的,是我弟弟从小就是班长、前五,学费和生活费全免地去了另一个市的重点高中。

高考完,我的老师都觉得我这些应该会考得蛮好,因为那年数学和英语都比较容易,而我数学考过44分(总分150),英语则一直是我的强项。结果,我只在一本线附近徘徊了几分。是高了还是低了几分,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大学入学的时候,班上很多同学都来自别的专业调剂,都来自他们当时的尖子班。我们学校和我们专业,是他们非常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却是我的第一志愿,是我最努力最幸运才考上的学校和专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遇到kk之时。我也遇到了一个,相信我可以的,改变我命运的好老师。她是开明的没架子的年轻老师。我们很聊得来,觉得我很聪明。我在她的带领下开始做科研。我在别人逛街看电影的时候,跟着老师做项目,背单词,写论文。老师很努力,周末也在学校工作。她传递给我科研和求知的热情,还教会我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我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我这样想。

最后,我成为我们学院第一个本科就发了文章,以创新人才名额保研的学生。

大学五年结束时,我去参加xx大学的保研面试,超过了同来的厦门大学第一名,拿到了综合笔试和面试的第一名。但最后,因为我本科绩点不够,被刷了下去;当时已经约好了的老师和我,都十分惊讶。我只能慌忙再找别的学校,误打误撞,却直博进了专业全国第一的学校,师从院长。

这里是我从未敢想象过的好学校,周围有很多本科也来自这个学校的学生。相处中就能知道,“真是聪明啊”,会这样感慨。这个学校有院士,有学姐去了哈佛,有好多非常厉害的人;而我竟然也身处其中。

研究生阶段,一年上完了五年博士的课程,我开始有很多时间去看书、学习,去尝试很多我以前想做的事情。慢慢地,我开始“脱颖而出”,被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肯定。再和从前高中、大学的同学交流,开始感觉到大家的距离。

从双非本科保研到专业全国第一的985/211双一流,在看到沙耶加坐在考场时就能感同身受那种紧张,那些想要放弃的时刻,那些觉得自卑绝望的瞬间,以及,最后能仰着头自信地微笑。

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过去怎样,保持“充满自信地继续说出你的梦想的力量”吧。

相信自己。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