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公号“飞檐的文字江湖” 】
《我仍在此》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曾感慨:影片荣膺“第97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大奖,原著作者马塞洛·鲁本斯·派瓦(Marcelo Rubens Paiva)功不可没。
马塞洛,就是女主尤尼斯的小儿子。
1964年,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巴西军方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总统,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随后颁布了宪法限制言论自由,镇压反对党和流放持不同政见者。
直到1985年,长达21年的黑暗统治才得以终结。在此期间,434人被杀或离奇失踪,2万余人遭受酷刑折磨。
电影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开帷幕:
1970年,前参议员、现为建筑师的鲁本斯•派瓦,在某天突然从家里被带走“谈话”,从此音讯皆无,生死不知,他的妻子尤尼斯,不得不应对军方一轮又一轮的“询问”,独自面对破碎的家庭和五个孩子,踏上了长达25年追寻丈夫下落的艰难历程。
观影前,我对巴西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几大城市的名称;观影后,一连串疑问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如果独裁未曾终结,原著能出版吗?这部电影还有机会诞生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深入探寻电影背后的故事。
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我愈发被女性身上那种柔中带刚的特质所震撼,她们看似柔弱,却蕴含着足以撼动时代的强大力量。
据马塞洛透露,这部电影之所以能顺利拍摄,得益于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芙(Dilma Rousseff)设立的“国家真相委员会”,正是这个委员会,使尘封已久的前军政府文件得以公开查阅。也正是借助这些资料,他才创作出电影所依据的同名著作(来源:IMDb)。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答案不言自明:若不是独裁统治的终结,就没有真相委员会,这部作品自然也无从问世。
而迪尔玛・罗塞芙总统,作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经历堪称传奇:

1947年出生的罗塞芙,年仅19岁(1966年,军政府执政两年的时候)便投身巴西地下党和游击队,反对当时的独裁政权,1970年被捕,两年后重获自由,开始投身政坛。
2011年,罗塞芙成功当选为巴西第一位女总统,并在2015年蝉联总统。但2016年因涉嫌违反财政法规,遭巴西国会弹劾而被罢免。下台后并未远离政治舞台,并在2023年获任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
写在最后:
历史总以惊人的相似叩击着现实:当尤尼斯耗费二十五年光阴追寻真相时,或许未曾想到,当年抗争强权的少女罗塞芙,会在几十年后以总统身份凿开尘封已久的档案。
一个人,或许难凭一己之力扭转时代的洪流,但一群人却可以。
两位女性,在不同的时空,一位以母亲的身份守护着家庭记忆,一位用政治家的身份修复着国家记忆,最终让散落的拼图,在光影交错间重新完整。
或许,这正是历史最深刻的隐喻:独裁者能轻易抹去一个人的躯体,却永远无法抹杀记忆的韧性,无法阻挡人们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我仍在此”——嗯,她们都在呢。
PS:一条幕后信息:
1979年,20岁的马塞洛跳入浅湖,造成第五节颈椎骨折,导致截瘫。电影没有提及,但这正是这个角色后来坐在轮椅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