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由肯尼斯罗纳根(Kenneth Lonergan)指导,上映于2016年,影片曾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男主角两座小金人。本片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的亲弟弟,与在电影届全能且凌厉自信的哥哥不同,自带忧郁气质的卡西更注重磨练自己的演技,并在该片里献上了近乎完美的表演,将一个有着沉痛过去且无法忘却的中年男人李饰演的惟妙惟肖,我个人认为这是卡西所奉献的最好的一次演出,当之无愧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有趣的一点,本篇的制作人是马特达蒙(Matt Damon),他原本是本片定下的男主角,但由于档期冲突去演了另一部影片,而那部影片叫《长城》。

说回影片本身,它并非传统的大情节影片,而是通过各种细节去还原生活中的种种不和谐,并在结尾设置了一个近乎平淡没有任何上扬感与戏剧性的结局。这也导致影片的观影门槛较高,大多观众无法忍受影片平淡的故事与致郁的情节,但如果能够看进去,便会发现影片所描绘的细腻情感。影片整体基调十分低沉,叙事缓慢且隐忍,如同诗歌般,将所叙述的故事娓娓道来。影片围绕着主角李的生活所展开,从他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态度慢慢描绘出李所经历的一切。影片整体采用了现实与回忆结合穿插的手法,将整个故事拼接完整。同时影片的镜头拍摄大都平静缓慢,以一种近似客观的旁观视角去表现故事,而影片时而穿插的雪景海港海鸥等空镜头更是精妙,让人们随着海边曼彻斯特小镇的景色变换而带入角色的心境,从而能够更好的体现故事主题。

...

影片前段的基调十分低沉,让观众沉浸在李哥哥去世与李过往的悲痛之中,而到李给渔船换了新马达,坐在船后露出笑容的时候,影片的基调产生的上扬,而正当观众以为要进入愉快的团员结局时,李与前妻的偶遇将好不容易平缓的情绪再次拉入谷底,两人回忆起过去的意外,死去的女儿,破碎的家庭,这些都使影片再度落入悲伤的基调。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对话时的噪音,说话时的打断等非常规镜头更是加深了影片的真实感,同时也加深了观众的代入感。导演用细碎的生活片段去拼贴了一个沉默又易怒的人物形象,用闪回的叙事方法交代因果,这种克制的手法十分考验导演的功力与故事本身。但影片完美的完成一切,成功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而改变。137分钟的时长对于一个小体量的故事有些略长,但通过导演精妙的编剧技巧与节奏掌控使这两小时不会冗长无趣,在结尾使仍旧令人意犹未尽且回味十足。

...

而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换无疑问叫做“悲伤”,这是那种真正令人彻头彻尾心碎的悲伤,或许也只有在现实中经历过这种悲伤的人才能真正看懂这部影片,他会知道为什么在父亲死后一切照常,却突然被冰柜里的冷冻鸡肉搞得撕心裂肺,崩溃大哭。也会理解为什么时过多年,仍不愿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小镇,面对曾发生的一切。也许在真正的痛苦面前,我们会流不出眼泪,也许大脑会麻痹你,让你正常的生活,但一些琐碎的小事或许就是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影片所表现,最真实的,便是它的结尾,它一反平常电影带来的欢快和谐的大结局,影片中的人物似乎没有得到救赎,帕特里克没有离开曼彻斯特,李也没有忘掉过去,李至始至终都没有原谅自己,当他从警察那里抢过手枪并扣下扳机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已经死了,对于他来说,女儿的死仍旧是他的伤疤,海边的曼彻斯特也同样是他的心结,他无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也无法真正的忘掉悲伤,面对坦白最后也只能说出“I can’t beat it”。他将侄子托付给别人,自己又将回到波士顿,重复他那枯燥的日常生活,看似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妥协

...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关于生活与痛苦的影片,这两者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它们往往是共存的,我们都曾深处谷底,满身伤口,但生活仍要继续,我们依旧要向前看,面对悲伤,我们如果无法与过去和解,无法将其忘却,那就将它埋藏在内心深处。影片也正是因为某些地方对戏剧冲突的非常规处理,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正如李和帕特里克最后能做的也只有坐在船尾垂钓,在真正的痛苦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活下去,等待,与缅怀。对于人类来说,维持生存是一种习惯,接受痛苦也是一种必然。我们都将悲伤藏在心里,即使有时它还是会让你痛苦,但我们也只有欣然接受,就像结尾李面对帕特里克扔过来的球,他还是甩了甩手“Let it go”,或许李已经不在意过去,即便他仍无法原谅自己,但还是让它被忘掉吧。如果真的直面痛苦,哭出来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吧。即使是在寒冷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春天仍旧会来临,希望依旧会存在。

...